默啜为可汗之始,即侵犯唐疆,此后十五年(至景龙二年)是东突厥最强大也是对唐侵掠最严重的时期。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边防常驻军(定期番代)的朔方大总管体制(朔方节度前身)出现了。这就是说,延载元年(694)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的出现,是朔方军确立的开始。上面引文记载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充任朔方道行军大...
据此可知,这三州之加入朔方军,是为了增强抗御吐蕃的能力。朔方军上述增领的州府,都是朝廷为救急而做出的刻意安排,其目的不是加强朔方军自身。
上述四人,除郭子仪任职朔方使时间长而且掌握军权之外,其他三人要么是位居长安城遥领,要么是时间短暂或被架空,与朔方军的关系并不密切。郭子仪以其崇高威信掌管朔方军,协助朝廷解决了诸多棘手问题。他多是临危受命,功高无比。这是朝廷重用他的原因,但也因此而受到猜忌。5、安史之乱时期的胡人朔方节度使 李林...
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在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后,李唐边境形成了一批靠打仗谋生的职业军人,日积月累之下,到天宝年间,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十节度,他们除了承担防御之外,还一度是唐玄宗开疆拓土,威服四邻的强大军事,一时间吐蕃、回纥、南诏等国无不畏服,而在这些藩镇之中,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曾挽狂澜于既倒的朔方军...
朔方军的主要力量由郭子仪和李光弼来统领。这两位将领带着部队在河北那地方保存着实力,是唐军中唯独没遭受重创的主力。太子李亨在跟玄宗分开后,果断地往北去了灵武,就是因为看中了朔方军的潜力。靠着灵武军政两方面的支持,李亨才有胆子擅自登基称帝。等郭子仪带着五万朔方将士赶到的时候,新即位的肃宗这才放下...
通过对朔方军地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朔方军之所以没有出现反叛,是由于多重客观因素的制约。朔方军在地理上的位置使其难以摆脱对外的压力,而经济的脆弱性又限制了其反叛的资本。中央政府通过任命可信任的节度使和采取分化的政策,确保了对朔方的控制。在文化上,朔方军的蕃兵蕃将倾向于中央...
天宝初年(八世纪四十年代),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凭借朔方军雄厚的实力北伐突厥,大获全胜,加速了后突厥汗国的崩溃瓦解。新兴的回纥汗国和唐朝友好往来,唐朝北境的边患由此解除,唐玄宗于是把对外政策由被动防守调整为主动进攻,向西北、西南和东北三个方向展开了全面扩张。东北军团出身的安禄山、史思明,以及西北军团出身...
自大历三年(768年)以来,以朔方军为主力的关中军队在和吐蕃作战时,整体上防守有余,进攻不足,这与朝廷对朔方军的防范有着莫大的关系。最终归宿,化整为零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驾崩,唐德宗继位。唐德宗锐意改革,以削平割据自立的河朔藩镇为目标。唐德宗为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首先改善唐朝和吐蕃的...
一、军强而君疑 朔方军的设立,本意就是为唐廷镇守西北疆土,防范突厥,兼预吐蕃。在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之前,安禄山凭借对年老昏聩的唐玄宗巧言令色,卖萌哄骗,成功获得玄宗信任,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在河北地区大肆扩张个人势力。由此,唐朝北境形成了两个主要的军事集团:一个以范阳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