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节,传统习俗寄托我们的哀思 再过五天就是月半节了。月半顾名思义,就是半月,在我们鄂西土家地区,月半节不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而是从农历七月的第一天开始,直至十五日结束,整整十五天,叫“过月半”。其中最核心的日子是农历七月十二日,主要是七月十二日往往才是一年中最居中的日子,月半实际上是“年...
“月半”祭祖是一年中的大事,民谚称“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歇三天驾”,意即土家人过年只能悄悄地关门团年祭祖,到了“月半节”,才大张旗鼓地祭祖,不管农活有多忙,都要休息几天来组织祭祀活动。 在土家族集聚区,“月半”节的时间是从农历七月初七开始,七月十三结束。与汉族的“中元”节在时间上有点差别,但意义是相同...
月半节是中元节的意思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
追怀先祖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我们这里的“月半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在我们这里俗称为“月半节”,在史料中又称“地官节”、“亡灵节”。流行较广的是“中元节”,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上古的七月半秋...
月半节的风俗主要是祭祖和祭祀先人、祈福和拜神。月半节也就是中元节,是祭祖的重要时间,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或家中的祖先牌位前烧纸钱、燃香、献供品,并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在月半节这一天,人们晚上会点起纸灯或者浮灯,代表着迎接亡灵的回归,同时也为了驱邪避凶和护佑...
1 节日习俗月半节是中国一年一度的节日,佛教中称为“盂兰节”,道教中称“中元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
这月半绝对不是月亮的阴晴圆缺之半月形,而是一个土家族的节日,类似的节日还有晒龙袍的六月六。月半其实就是汉族的中元节,不过与中元节略有不同的是,石门土家族的月半节是七月初十,而汉族的月半是七月十五,月半这天,人们在吃饭之前,一般都会摆几副碗筷敬祖人,叫祖人吃饭,以前还有在稻场上烧月半纸的风俗,...
在鄂西土家地区,有一个被尊称为"年小月半大"的重要节日,那就是月半节,其盛况甚至超过了农历新年。这个节日的庆祝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天,从农历七月的第一天开始,直至十五日。月半节又称鬼节,源于古老的传说,人们相信在这段时间里,新老亡人的灵魂会回到人间探望亲人。节日开始于七月一日,庙宇会响起...
本来是农历七月十二为月半节,但因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姑娘,这在时间上就有“婆家过月半走不脱,娘家过月半必须去”的矛盾,于是订七月初一至十二,均为过月半。在湖北、四川、湘西等地方也过月半,礼数都相差不大,叫法略有差异。理论背景 先秦的战国时代以降,经过组织与发展的阴阳五行理论,逐步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