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节,也称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鬼节”。月半节是中国一年一度的节日,佛教中称为“盂兰节”。节日期间,民间家家迎请祖先亡魂,顿顿摆酒食供品奉献,如宴活人,还用白纸封钱成包,封面上定亡人和奉祀者的称谓、名字于十四夜烧化,以表供死者“冥中使用”之情。十五日晚,到屋外烧化纸钱,泼水饭,叫做“...
1. 月半是指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2. 中元节在道教中称为七月半,民间则习惯称之为七月十四。3. 佛教中,中元节被称为盂兰盆节,节日的主要习俗包括祭祖、放河灯、超度亡魂、焚纸锭以及祭祀土地等。4. 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的时祭仪式。5. 七月被视为吉祥和孝亲之...
月半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元节。月半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个节日主要是为了祭祀祖先和纪念已故的亲人。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祭祖活动,如烧纸钱、放河灯等,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重视家庭...
我们老家的“月半节”,实际上从七月初七“放鬼门关”就进入节日的日程了。据传说,七月七日夜,阎王爷率先打开地狱之门,放出不满花甲(60岁)死亡的鬼魂返回阳间,寻求托生的机会。因此,在常宁有“吊长鬼寻亲人”之说。在“放鬼门关”期间,家中的老人会特别嘱咐小孩,不要到水边、火边、高坎、坟山、野岭去,...
1 节日习俗月半节是中国一年一度的节日,佛教中称为“盂兰节”,道教中称“中元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
七月半山河亡魂祭简介月半节,也称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也是土家族较大的节日,即农历七月十四。这个节日主要祭祖,有的地方叫『鬼节』。传说这天阎王放开了鬼门关,让所有的鬼魂回家。所以一进七月,家家户户打扫环境,并且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
在中国古代,早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月半节,祭奠祖先亡灵的习俗。到了唐宋时期,这个节日的盛行程度进一步提升。清代时期,中元节的祭扫活动更胜于清明节。在民国时期,七月半的祭祀活动依旧延续,家家户户会设酒宴,焚烧袱纸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袱纸的封面上详细记录...
年小月半大,说的就是鄂西土家月半节。在鄂西土家地区,月半节是最大的节日,比过年还要隆重,而且月半节的时间很长,从农历的七月初一到十五均叫月半节。“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
“月半”,即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在我们余庆民间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余庆的“月半”通常是在农历的七月十二、十三日,余庆人会带上祭品,到坟上抑或在家祭奠祖先,其程序基本与清明节相似。 过月半的主要活动是祭祖,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