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伊始,曾希圣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红军的撤离和连续的行军打仗,二局失去了固定的驻地,这给连续的情报收集和敌情监视带来了巨大困难。如何确保在持续移动中仍能有效地监控敌情,成为了他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确保情报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曾希圣巧妙地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他将侦查人员和设备分...
曾希圣解决了安徽百姓的粮食问题,可在“七千人大会”之后他却被免去省委书记一职,只因他实行的“责任田”被视作复辟“资本主义”而受到严厉批判。当时邓公认为只要能够解决粮食问题,一样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他的声音太微弱而没有引起中央的重视,最终曾希圣被免职,之后虽然担任华东局第二书记,却是有名无实的...
毛主席的怒斥,不仅为曾希圣正名,更成为一场重要的转折。同年8月,中央决定将曾希圣调往成都,出任西南局书记。这一任命让他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让他看到了组织的信任和肯定。尽管此时的曾希圣已不再是当年的风云人物,但他依旧以满腔热忱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结语曾希圣曾是红军...
“大跃进”期间,安徽在曾希圣的领导下属于比较激进的省份之一。安徽也大兴水利工程,并且大炼钢铁,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影响了粮食产量。然而,当时“浮夸风”盛行,安徽省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其中。另外,当时对粮食采用的是征购的方式,高产量也意味着高征购,然而,这个“高产量”却是浮夸出来的,所以...
1962年,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安徽一把手曾希圣被不少党内同志批评,一些人提议要开除曾希圣党籍,一些激进的干部更是直接建议要枪毙曾希圣。拿到七千人大会会议文件后,毛主席罕见大怒道:“曾希圣是为党和军队立下大功的人,怎么可以开除这封功臣党籍呢?”在毛主席保护下,曾希圣虽然被免除了安徽省省委书记职务,却也...
在此次会议上,曾希圣正式提出了他思考已久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他说:工业的生产责任制是非常严格的。工厂是把生产任务分配到车间,车间又把任务分配到每台机床,实行按件计酬,超产奖励。这种责任制的办法为什么不能移植到农业生产中来呢?一位地委书记对曾希圣的想法表示担忧,他说:“曾书记,这样搞对发展农村...
1961年,他却因为在安徽做的改革而要被杀头,才惹来了毛主席那句话:没有曾希圣,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杀头之议,不要再提了!如果曾希圣还在部队,那么完全是可以被授予中将的。1904年,曾希圣出生在湖南省资兴县,在他出生之后,家里人并没有按照族谱中的“庆”字取名,而是另外取名希圣。希望他之后能光耀祖宗...
曾希圣1904年10月18日出生于湖南资兴市州门司镇一户书香人家。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过北伐战争,后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曾希圣调汉口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任秘书长。同年冬,调上海中共中央军委任谍报科科长。1931年冬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红...
曾希圣 ,生于1956年,湖南邵东人。人物经历 198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同年至贵州省二轻校任教,1990年调入贵州艺专美术系,1993年任设计系副主任。现为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主要贡献 作品《点蜡》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超级写实绘画技巧》、《平面广告版式创意技巧》等。擅长壁画、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