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希圣解决了安徽百姓的粮食问题,可在“七千人大会”之后他却被免去省委书记一职,只因他实行的“责任田”被视作复辟“资本主义”而受到严厉批判。当时邓公认为只要能够解决粮食问题,一样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他的声音太微弱而没有引起中央的重视,最终曾希圣被免职,之后虽然担任华东局第二书记,却是有名无实的...
华东地区所属军队司令员和政委,以及华东局一些干部参加了会议,由于曾希圣没有实权职务,于是,“时间充足”的曾希圣也来到杭州参加会议。多年不见曾希圣,毛主席非常高兴,他亲切地和曾希圣交谈,当得知曾希圣“赋闲在华东局”这个情况后,他脸色一下子就变了。会议上,毛主席怒批道:“我刚刚了解到曾希圣同志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时,在现在的安徽省,设立了皖南与皖北两个行署,直到1952年,皖南行署与皖北行署合并,才成立了新的安徽省。安徽省成立后,第一任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安徽省委书记)名叫曾希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曾希圣的故事。曾希圣在长征时期曾担任军委二局局长一职,在情报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领导的军委二局也...
毛泽东的沉默意味深长,曾希圣没有正确体会,或者他猜测这是一种默许,或许他过于沉浸在成功之中。不久风云突变,曾希圣搞的责任田遭到灭顶之灾。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会议),会议期间着重批评曾希圣领导的安徽省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饿死人甚多,同时批评曾希圣搞的责任制是"单干",是复辟资本...
1961年,他却因为在安徽做的改革而要被杀头,才惹来了毛主席那句话:没有曾希圣,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杀头之议,不要再提了!如果曾希圣还在部队,那么完全是可以被授予中将的。1904年,曾希圣出生在湖南省资兴县,在他出生之后,家里人并没有按照族谱中的“庆”字取名,而是另外取名希圣。希望他之后能光耀祖宗...
在此次会议上,曾希圣正式提出了他思考已久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他说:工业的生产责任制是非常严格的。工厂是把生产任务分配到车间,车间又把任务分配到每台机床,实行按件计酬,超产奖励。这种责任制的办法为什么不能移植到农业生产中来呢?一位地委书记对曾希圣的想法表示担忧,他说:“曾书记,这样搞对发展农村...
曾希圣在宜黄战斗中缴获的文书里发现了一封密电,他经过艰难的破译,最终解读出了全部内容。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密电的及时翻译为我军提供了准确的情报。毛主席曾经表示:“长征路上有了二局,就像黑暗中看到了曙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曾希圣的工作对红军长征的重要性。他的工作为我军指明了方向,避免了我军在长征...
已故中共中央委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1904—1968)特别重视黄梅戏,由于他的大力扶持和决策,使只有百余年历史的安徽省地方草台小戏,一跃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至六十年代中期的飞速发展,乃至鼎盛时期的繁荣,曾希圣功不可没。早在1942年,祖籍湖南资兴县的...
随后,当得知曾希圣因过去的失误而被闲置在家、无职可任时,毛主席脸色骤变。他不仅震怒,更厉声批评与会人员:“你们不要忘了本!”那么,这位曾希圣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能让毛主席不惜为他发声?密码奇才 1930年代初,中国大地上战火硝烟,国民党的压迫也让革命前路艰险无比。就在一片动荡中,曾希圣来到了瑞金...
曾希圣,1956年生于贵阳,祖籍湖南。1975年上山下乡。1979年考入贵州人民出版社美编室。198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特艺系,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壁画系同等学力研究生。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5年油画《鸽子》获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鼓励奖。作品曾先后被中国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中央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