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3于不可。”沈犹行4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5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子思6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指出:“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在心里还没有弄清楚的时候,“安可狃于旧闻”,而不自己想办法去探究正确的答案呢?据此可知,王阳明( ) A. 弥补了程朱理学的不足之处 B. 具有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 C. 强调发挥人本身主观能动性 D. 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
然“然不如反求之切”,则指出笃信之不足。师言虽善,然若未经己心体悟,终非真切。曾子反求诸己,正是在己身实践、体悟中得真道,此乃其所以为真学者也。 换言之,笃信圣人固然可喜,然若一味盲从,不思己身之实践体悟,则终难得其真谛。唯有如曾子般,反求诸己,于己身求道,方能得真学问、明真理也。 故曰...
据《论语》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1. **为人谋而不忠乎**:曾子在为他人出谋划策时,总是问自己是否...
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 阳明悟行学宫发布于:四川省2025.03.03 16:55 +1 首赞 子夏完全相信圣人的话语,认为圣人说的都是真理,无需质疑。曾子则不同,他会自我反省。虽然笃信圣人是正确的,但不如反求诸己来得真切。
阳明先生回答说: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0 收藏 分享 0次播放 曾子反省录:忠诚与信用的自我对话 时光胶囊 发布时间:13分钟前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阳明先生回答说:“子夏笃信圣人,老师说什么他就信什么;曾子反求诸己,在自己身上实践。笃信圣人当然...
简单来说,自省就是在宁静中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思考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出于本心,哪些是受外界影响。自省是道德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要求和提升。正如孔子所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真正懂得内省的人,才是真君子。遇到问题,我们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内心的痛苦和烦恼也是如此。
而曾参以孝道著称,在中国就是非常流行的24孝的故事就一则有关曾参噬指痛心佳话。曾参年时家贫,常上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当时只有曾参的母亲一人在家,一时着急就用嘴咬自己的指头。而在山上打柴的觉得心中不安,就匆匆返回了家中,为母亲何事,母亲把刚才的事告诉了曾参,鱼刺增生很好地接待了客人。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