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曹无伤可就惨了,直接被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刘邦回到军中,那是二话不说,立刻就把曹无伤给咔嚓了,一来是出出心头恶气,二来也是为了整顿内部,警告其他人别学曹无伤搞背叛。曹无伤本以为自己的告密能换来荣华富贵,结果却成了项羽和刘邦政治博弈中的可怜牺牲品,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真是让...
曹无伤原本是刘邦麾下的将领,官至左司马,随刘邦西征灭秦。然而,在项羽率领诸侯军队入关时,曹无伤却暗中派人向项羽告密,称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并让秦王子婴担任丞相,全部霸占秦地的奇珍异宝。这一行为激怒了项羽,他在范增的劝说下决定进攻刘邦。鸿门宴上,刘邦通过询问项羽得知了曹无伤告密的事情,并在宴会结束后回到军中...
所以啊,曹无伤向项羽传递:使子婴为相的信息,是对刘邦入秦后的宽大政策不满,是路线之争,是希望项羽...
曹无伤在鸿门宴前做了一场豪赌,他觉得楚汉必有一战,刘邦并不会向项羽屈服,把刀口的肥肉给吐出来。但是,结果自然是他错了。虽然曹无伤的出发点是为了自保,使得自己能够在乱世中存活下来,但是,告密通敌无疑是犯了大忌。即使项羽赢下了天下,也不会对曹无伤有半点看重。因为项羽身为霸王,自然也看不起这种经常背叛...
为什么说曹无伤是《史记》中死的最冤之人,原因有三:一、曹无伤官至汉军左司马,职位不低。我们先来看这个职位,司马是掌管军政、军赋的武官,汉代以前右尊而左卑,所以曹无伤是掌管军政、的二把手。曹无伤很早就跟随刘邦起兵,屡立战功,《索隐》中云:“左司马无伤得泗川守壮而杀之耳”,意思是曹无伤抓住泗川...
同样是私通敌人,为什么曹无伤被刘邦“立诛”,而刘秀和曹操的手下却没事呢?单看表面是一样,但是事件背景、涉事人员和事后效果不一样。左司马(武将)曹无伤是在刘邦攻下咸阳准备做“关中王的时候,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派人向项羽告密“刘邦打算称关中王,让子婴做相国,把珍宝都揣到自己腰包了”,故意制造事端...
曹参位居列侯,后来还做了相国,深受刘邦倚重托以“顾命”,但堂亲曹无伤却老早就被刘邦作为叛徒除去;这些文史中的人文典故,不能不令人感怀良久,甚至对于刘邦和项羽两人,同样有类似的感慨。韩信谓项羽曰“妇人之仁”,这是贬义,是韩信劝刘邦坚定夺取天下的信心时的“独到见解”,但从曹无伤去看,恐怕项羽的“妇人...
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大人物,名字叫曹无伤。他赶在刘邦见项羽之前,派人对项羽说了一句话,让项羽勃然大怒,即:“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为何生气?因为项羽痛恨秦始皇,要斩尽杀绝,子婴也是必杀之人,另外项羽喜欢珠宝,刘邦霸占了,项羽如何不生气?所以,在亚父范增的劝说下,就准备...
1.曹无伤为何要告密 曹无伤告密的行为,虽然被史书记载了下来,但是并没有分析他为何要这样做。他只不过是一个刚出场就领盒饭的角色,说白了就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人,如果不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司马迁才不会花费笔墨去记录他。楚怀王向刘项二人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但是项羽中途出了些变故,导致刘邦先入了关中...
同为叛徒,曹无伤和项伯的结局为何截然不同呢?因为曹无伤是为利而叛,项伯是为义而叛。身为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在事关主公生死的危急关头,完全没有想到为主公排忧解难,想都不想就叛变了,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该杀。项羽之所以那么快就把曹无伤出卖了,恐怕也是看不起他的为人吧。而项伯呢,他背叛项羽,严格来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