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曹无伤可就惨了,直接被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刘邦回到军中,那是二话不说,立刻就把曹无伤给咔嚓了,一来是出出心头恶气,二来也是为了整顿内部,警告其他人别学曹无伤搞背叛。曹无伤本以为自己的告密能换来荣华富贵,结果却成了项羽和刘邦政治博弈中的可怜牺牲品,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真是让...
曹无伤原本是刘邦麾下的将领,官至左司马,随刘邦西征灭秦。然而,在项羽率领诸侯军队入关时,曹无伤却暗中派人向项羽告密,称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并让秦王子婴担任丞相,全部霸占秦地的奇珍异宝。这一行为激怒了项羽,他在范增的劝说下决定进攻刘邦。鸿门宴上,刘邦通过询问项羽得知了曹无伤告密的事情,并在宴会结束后回到军中...
一、从项羽毫无感情负担得说出曹无伤的名字就可以得出结论。项羽不是傻瓜,白痴都知道一旦说出曹无伤的名字,曹无伤就必死无疑!如果曹无伤是自己人,项羽绝不会轻易出卖曹无伤,项羽也算是一个比较重情义的人。二、史记记载“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无伤当时告密的原...
如果曹无伤的挑拨水平不那么拙劣,鸿门宴事件还是会发生,但项羽不可能对刘邦产生愧疚心理,项伯也不可能那么轻易说服项羽,刘邦便很难从鸿门宴上逃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无伤是不是“功不可没”呢?
从曹无伤之死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权力和利益而争斗不休,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和尊严。这种政治环境导致了人性的扭曲和沦丧,使得原本应该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们,最终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曹无伤的死,是对那个时代政治黑暗和人性沦丧的深刻揭示。他的命运告诉我们,在...
同样是私通敌人,为什么曹无伤被刘邦“立诛”,而刘秀和曹操的手下却没事呢?单看表面是一样,但是事件背景、涉事人员和事后效果不一样。左司马(武将)曹无伤是在刘邦攻下咸阳准备做“关中王的时候,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派人向项羽告密“刘邦打算称关中王,让子婴做相国,把珍宝都揣到自己腰包了”,故意制造事端...
这个曹无伤,其实比较早的时候,就跟随刘邦了。所以才能做到左司马的管制。这个左司马的位置,其实已经不低了。但是后世有人分析,这个曹无伤,应该不是刘邦的嫡系。因为刘邦的汉军中,纵观其他大将,例如樊哙、周勃、灌英、夏侯婴等人,全都没有担任过司马的职务。这个司马更像是楚军中的编制和管制,有人分析,曹无伤...
首先,曹无伤是一位将领,也就是说是一位武将,归于刘邦麾下。但他并不出名,甚至可以说是籍籍无名的,所以非大将也,也就是一小将,他的官位是左司马,一名小将能做到左司马这个位置上,可以说曹无伤虽战术战力不怎么样,但智谋还是值得肯定的,或者说他当初是对刘邦做出过贡献,以至于刘邦那种识才之人会将左司马的职位交...
同为叛徒,曹无伤和项伯的结局为何截然不同呢?因为曹无伤是为利而叛,项伯是为义而叛。身为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在事关主公生死的危急关头,完全没有想到为主公排忧解难,想都不想就叛变了,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该杀。项羽之所以那么快就把曹无伤出卖了,恐怕也是看不起他的为人吧。而项伯呢,他背叛项羽,严格来说并...
从司马迁《史记》中可知,“鸿门宴”的直接原因是刘邦部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给项羽透露信息,说刘邦攻入咸阳城后,想要霸占秦朝宫廷中的金银财宝,并打算称王关中,还任命秦王子婴为丞相。《史记》载:“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得到消息后,项羽大怒,准备出兵围攻刘邦,将其消灭。谁知,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