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洞宗祖庭本寂禅师著有《解释洞山五位显诀》、《住寒山子诗》,后人又辑得《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2种存世。论述了曹洞宗的主要理论,被称为“五位君臣说”。本寂禅师以封建社会政治概念“君臣”比附本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本寂禅师说,只有君臣融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达到...
曹山宝积寺本寂祖师塔原址 本寂,父昌岌,母郑氏,世居黄巷(今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据黄氏族谱记载,本寂是涵江区江口镇囊山慈寿寺开山祖师妙应的同胞兄弟,莆仙佛门世代称为“黄家兄弟禅师”。 宋赞宁等《宋高僧传》卷第十三《梁抚州曹山本寂传》载:晚唐莆田多衣冠士子侨寓,儒风振起,有“小稷下”之称...
曹山本寂禅师,法号本寂,是唐代著名的禅宗大师,属曹洞宗创始人之一,与洞山良价禅师并称,共同奠定了曹洞宗的理论基础。其禅法要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五位君臣:曹山本寂禅师发展了洞山良价所创的“...
曹山本寂禅师《示纸衣..《示纸衣道者颂》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曹山本寂 良价的弟子本寂在洞山学法数年,后到曹山弘扬师法,遂使宗风大举。由于良价住洞山,本寂居曹山,所以禅林中把师徒两人创立、弘扬的新禅宗称为“曹洞宗”之所以不叫做“洞曹”,而称之为“曹洞”,是由于本寂所住持的曹山,和六祖的曹溪同一个曹字,为了尊崇六祖,所以叫做“曹洞”。曹洞宗唐末在...
曹山本寂禅师 840-901年 黄巷(今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 明 语风圆信 郭凝之 编
曹洞宗是从青原系流出的一个宗派,创始人为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创立于唐末。其宗名说法不一,有说曹为曹溪惠能之曹,洞为洞山良价之洞;有说曹为曹山本寂之曹,之所以称“曹洞”而不称“洞曹”又有两说,一说是为了读法上顺当,一说是因曹洞问答遂...
曹山认为,法身如来藏自性涅槃,本来清净,不动不变,不生不灭,“不变异”,“不变心”,故不立知见,不存妙解,只如枯木。又如黧奴白牯,兀兀无知,始与理相应。然本寂之体,非同无情,而是能生种种妙用,弘法利生,无事不办。若但知体寂,不知用有,便入死寂,不能解脱,大悟底地人,当于空寂体上起诸妙用,如...
曹山本寂(又称本寂禅师),是唐代禅宗的重要人物,与洞山良价共创曹洞宗,该宗派以其独特的禅法体系,尤其是“五位君臣”和“偏正回互”等教法闻名。曹洞宗强调禅修的渐进性和日常生活的禅机,提倡在日常活动中体悟佛法,这为现代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1. 生活即禅:曹洞宗认为禅并非脱离生活的抽象概念,而是融入日常...
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记载,有僧问曹山:“我通身都是病,请您老人家替我医病”曹山禅师回答说:“我不医”僧又问:“为什么您不替我医”曹山禅师说:“我要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若由普通人听起来,好像禅师好残忍!但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讲,意义非常重大。现在我把“生和死”这个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