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从继承规律上讲,在争夺王位上比曹植更有优势。 但由于曹操曾经流露出有意立曹植为太子的想法,这让曹丕非常着急。焦急之下,曹丕经常找好友吴质商量对策,但他怕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于是他把吴质藏在大麓,跟着运送绸缎的车辆,一起来到了曹丕府上。但这件事被杨修知道了,他把这件事汇报给了曹操,...
曹丕和曹植两人竞争魏世子的时候,都是曹操的公子,地位差不多,因此互为“仇敌”,在争夺世子的道路上你死我活。但是在曹丕称帝后,两人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曹丕是魏国开国皇帝,是君,而曹植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室成员,“皇太弟”,是臣。如果曹植见了曹丕,需要行三跪九叩大礼。曹植此时此刻已经无...
而曹丕是曹操继任正妻卞氏的长子,实打实的嫡长子,曹植同样是卞氏所生,只是是第三子,中间还有一个曹彰。曹丕的嫡长子身份天生就比曹植有优势。这是我国古代的选继承人法则,第一优先嫡长子,除非嫡长子死亡,才从其他嫡子里面择优选择。其二,曹丕比曹植更适合继承王位。曹丕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他表面标榜仁孝、...
据逞钦立所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曹植现存诗歌达八十三首。曹植之诗,不但在数量上胜于曹丕,就题材而言,其诗无所不涉,无事不言,极大拓展了五言诗的题材范畴,上至国家、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诚可谓“备诸体于建安者,陈王也”。曹植的人生境况能够划分为前后两段时期,前期深受曹操钟爱,险些被册...
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226年6月29日 [99]),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安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这场夺嫡之争中,曹丕和曹植的优势不相上下。曹丕的优势,年龄优势、性格优势、背后势力强大。从年龄上讲,曹昂死后曹丕成为年龄最大的皇子,按照立嫡立长的宗法制,曹丕可以顺理成章的继承王位。曹丕最大的长处,是性格沉稳、处事谨慎,除了文治武功都拿得出手外,他在曹操身边几乎行无差池。他背后的势力强大,...
三曹指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曹丕、曹植是兄弟。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 1、曹操 ...
在曹操晚年中,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争,是最引人关注的。因为论文采和人气,曹丕没法跟曹植抗衡。论被曹操宠爱(偏爱)的程度,曹丕更只能偷抹眼泪。但哪料就是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曹丕竟然胜了!这等"戏剧性"结果,又给曹丕和曹植间的争斗,添加了一把柴。
曹丕获胜的四大原因 总的来说一共有四个原因,首先第一个原因,辈分;在争夺太子之位时,曹丕的地位是最高的,随着卞夫人成为曹操的正妻,曹丕一下子就成为了嫡长子。按照以往的规矩,曹丕当选太子的可能性那是非常的大,文武百官也不会对此有什么意见,人家曹丕又是嫡子又是长子。第二个原因,性格;与曹植不同,...
曹丕是曹植的兄长,他生于乱世,在动乱现实中萌生强烈的功业渴望,曹丕曾作文学专论《典论》,在《自叙》一篇中,曹丕描绘了彼时社会动乱景象:“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家家思乱,人人自危”,曹丕自小跟随父亲曹操出征,在目睹战争残酷后,他的功业意识被唤醒:“白骨从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以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