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之亡智伯是晋国国君的长子,不仅射箭和驾驭能力了得,在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他还能言善辩,刚毅果敢,国君想要立他为储君。注释:①南文子:卫国大夫。②方:正当理由。③赏:赏赐。族人智果反对,说:“智伯虽有过人之处,但却缺乏仁德之心。他能以过人之处驱驭(qū yu)臣民,却不能以仁爱之心待他们。那样智氏必有...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
智伯之亡①[北宋]司马光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
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智伯的灭亡,他的失败源于“才胜德”,即有才无德。智伯与赵简子形成了鲜明对比。赵简子以仁义著称,他派尹铎去治理晋阳,为的是国家的安全。在智伯联合韩、魏围攻晋阳时,晋阳的百姓即使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也没有叛变的念头。这充分体现了“德”的重要性。反观...
十务【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
智伯灭亡的原因,在于骄傲自大。正如族人智果当初的预料,智瑶以五个过人之处凌驾于他人之上,又用不仁去推行他,结果导致灭族。司马光总结道,“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这里司马光严格区分了才与德的界限,并说智伯的灭亡是因为他的才能胜过了他的道德。正因为智伯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处处流出骄矜的姿态,对...
智伯①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②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③,则不能以入坚。棠谿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镕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
《资治通鉴》智伯之亡 背景:智伯向韩康子,魏恒子要地。段规:给他,我们给他了,肯定会想从别人那里也要。别人到时不肯给,我们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韩康子:好。向魏恒子要地。魏恒子也是这么想的。到赵襄子就不想给了。于是三家联合攻打赵国 【原文】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