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间腐蚀试验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test)在特定介质条件下检验金属材料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加速金属腐蚀试验方法,目的是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处理和加工工艺是否合理。其原理是采用可使金属的腐蚀电位处在恒电位阳极极化曲线特定区间的各种试验溶液,利用金属的晶粒和晶界在该电位区间腐蚀电流的显著差异加速显示晶间腐蚀...
ICT 是一种标准化的试验方法,用于评估金属或合金在特定腐蚀环境下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ICT 试验通常包括将试样暴露在腐蚀介质中,如强酸、强碱溶液或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通过观察试样的腐蚀形貌、测量重量损失或进行金相分析等手段,评估材料的晶间腐蚀程度和敏感性。 ICT...
晶间腐蚀的名词解释 晶间腐蚀是一种金属腐蚀现象,通常发生在金属晶粒之间的区域。这种腐蚀通常发生在晶界附近,由于晶界处的原子排列方式与晶内不同,使得晶界区域更容易受到化学腐蚀的影响。晶间腐蚀通常会导致金属表面出现裂纹和脆化现象,降低金属的强度和耐久性。 晶间腐蚀通常发生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比如高温、...
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在450-850ºC温度下,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大于铬在奥氏体中扩散速度,就会析出Cr23C6造成奥氏体边界贫铬,当Cr<12%时就失去了抗腐蚀的能力,产生晶间腐蚀。防止方法:a、控制含碳量(含碳量<0.03%时不会产生晶间腐蚀)。b、添加稳定剂:在钢材和焊材中加入Ti、Nb等与碳的亲和力比铬强...
它适用于测试几乎所有类型的不锈钢和一些镍基合金因碳和氮化物沉淀引起的晶间腐蚀。不锈钢在该溶液中的腐蚀电位处于活hua-钝化区。结果裂纹在弯曲试样的放大镜下观察或用金相方法评定。该方法整体腐蚀轻微,试验条件稳定,但需要一定的经验来判断裂纹。(2)硝酸法。适用于测试不锈钢、镍基合金等的晶间腐蚀。由碳化物、O...
有些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接头,在腐蚀介质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生局部沿着晶界的腐蚀,一般称此种腐蚀为晶间腐蚀,0Cr18Ni9不锈钢晶间腐蚀如图3所示。根据母材类型和所采用焊接材料与焊接工艺不同,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可能发生在焊缝区、HAZ敏化去(600~1000℃)和熔合区。
一:晶间腐蚀的定义 晶间腐蚀: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沿晶界发生的一种局部选择性腐蚀。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 晶界是不同晶粒之间的交界。由于晶粒有着不同的位向,故交界处原子的排列必须从一种位向逐步过渡到另一种位向。因此,晶界实际上是种“面型”不完整的结构缺陷。晶界上原子的平均能量因晶格畸变变...
晶间腐蚀 1.沿着金属晶粒边界发生的选择性腐蚀,称为晶间腐蚀(lntergranular Corrosion);锈钢、形式,发生在金属晶体的边缘上形式,发生在金属晶体的边缓得很松弛,机械强度大大降低。经过晶腐蚀的金属表面,外表看上去好像还 如很完整,但因失去了机械强度,所以稍加轻轻敲击,便会碎成细粒。晶间腐蚀由于肉眼无法...
用浸入氯化钠+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评定可热处理铝合金的晶间腐蚀 ASTM G110-1992(2009) 5-20cm2,试验周期至少6h,可协商更长 评定沸腾酸化氯化钠溶液中镍含量不同的不锈合金应力晶间腐蚀开裂 ASTM G123-2000(2011) 参照晶间腐蚀E法,试验周期至少6周,客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