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奏请求换题;后来,大小官员都在大摆宴席,只有晏殊独自在家给兄弟们讲习,宋真宗听说后很欣赏晏殊的行为,便封他为太子舍人,皇帝给出的理由是“群臣热衷宴游,唯你闭门读书”,而晏殊居然直言不讳道:“不是不喜欢,只是因为没钱。
晏殊的富贵是他对富贵人生的鉴赏与感悟,恰恰是富贵词人这一境界最好的体现。所以“酒”在晏殊词中是歌酒筵席、宴饮酬唱的尽兴媒介;是寄托相思、宽忧解愁的情感工具;是从容超脱、安逸欢乐的态度表达。也能从他对酒的态度中看出他热爱生活的情怀和高逸高雅的境界。最著名的代表作当属《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真正的朋友并不多,一来是他常年身居高位,难以深交;二来,他为人自矜清高,难免让人不喜。但有两人称得上是他的至交:王琪与张亢。对待官场上的同僚,晏殊圆滑有礼,冷眼相看;而对于这两位至交好友,晏殊却拿真心真情相待。王琪,是晏殊相见恨晚的诗友。有一年暮春,他们二人于湖边对坐,晏殊忍不住感慨说...
1、最脍炙人口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晏殊的传世之作。晏殊总有这样的能力,将人生的感悟融入到清丽的语言当中,当我们缓缓读完这首小词,对时光流转、对人生消逝又...
晏殊生于991年,是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人,晏殊的父亲名叫晏固,是县城里的一名小吏。晏固虽然官不大,但酷爱文学,他非常重视对晏殊的教育。晏殊从小聪明伶俐,接触文学比较早,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晏殊勤奋好学,父亲对他孜孜不倦地谆谆教导,七岁就能写文章,有“神童”之称。他曾写下白塔诗:白塔青松古道栖...
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真宗第六子赵受益(宋仁宗)被封为升王,晏殊被选为升王府的记室参军。晏殊相当于搭上了太子的船,当然,这其中也有宋真宗的原因。可以说在晏殊前期,宋真宗是真的为晏铢做了最好的安排,为了就是晏殊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关键作用,但晏殊并没有如宋真宗希望的那样。政治风波与晏殊的选择...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中期文学家。晏殊自幼聪慧,年十四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宰相,当时名士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欧阳修等,都受到过他的赏识和荐拔。晏殊在政治上并无多大作为,但在文学上成就显著,他的词在北宋词坛尤负盛名。风格绮丽华美,清丽疏朗,其诗尚...
宰相词人晏殊40首经典诗词,值得收藏。1、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被称为“天然奇偶句”。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是宋词史上著名的伤春惜时之作。全词如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秋,宋仁宗赵祯当众怒斥宰辅晏殊,满朝文武一片缄默,因为晏殊被责之事涉及仁宗生母李宸妃。作为民间故事“狸猫换太子”的原型,赵祯在漫长的时间里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而晏殊当初在为李宸妃写的墓志铭中也隐瞒了这一事实,只提到李宸妃有女,实则犯了欺君之罪。未能在母亲生前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