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显识经》是唐代地婆诃罗译的经文。本经主要是就识(异译写作神识)而论,尤其以众生死去后,识之舍离此身,及取他身为重点。就此点而言,阇那崛多的初译本《移识经》的经题更能充分地表达经的主旨。简介 【大乘显识经】二卷。唐·地婆诃罗译。又称《显识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有二译...
贤护。识是何义。识名为种。能生众类杂报身牙。知觉想念同苞于识。知苦知乐知恶知善及善恶境。故名为识。如汝所问。云何识离此身而受余报。贤护。识之迁身。如面之像现之于镜。如印之文显之于泥。譬如日出光之所及众闇咸除。日没光谢闇便如故。闇无形质非常无常能得其处。识亦如是。无质无形因...
【大乘显识经】是一部由唐代地婆诃罗翻译的佛教经典,收录在《大正藏》第十二册,有两个译本。首先,隋朝阇那崛多译的《移识经》于开皇十一年(591年)被译成,费长房曾记录下这一过程。该经原名为《移识经》,后改名为《贤护长者会》,与《显识经》虽本体相同,但翻译有所不同。地婆诃罗的《大...
大乘显识经讲解 第一章 贤护童真请法因缘 原文:贤护。众生死此。受觉法界识界。皆舍离身。识运受觉法界。受余身者。譬如风大。吹众妙花。花住于此。香流至远。风体不取。妙花之香。香体风...
佛学术语,梵名Vidya^nirdes/a -s/a^stra 。全一卷。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阐明三界唯识之义。初说识有显识、分别识等二种,次举一切三界唯识等论旨。全一卷。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阐明三界唯识之义。初说识有显识、分别识等二种,次举一切三界唯识等论旨。本论论题...
杭州显识灏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2018年05月10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白云路13号205室,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经营范围包括服务:私募股权投资(未经金融等监管部门批准,不得从事向公众融资存款、融资担保、代客理财等金融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等。 2、人员...
一者显识。二者分别识。显识者。即是本识。此本识转作五尘四大等。何者分别识。即是意识。于显识中分别作人天长短大小男女树藤诸物等。分别一切法。此识聚分别法尘。名分别识。譬如依镜色影色得起。如是缘显识。分别识得起。是分别若起。安立熏习力于阿梨耶识。由此熏力本识未来得生。缘此未来显识。
大乘显识经讲解 贤护白佛言。世尊。众生虽知有识。如宝闭在箧中。不显不知。世尊。不知此识。作何形状。何故名识。众生死时。手足乱动。眼色变异。制不自由。诸根丧灭。诸大乖离。识迁于身。去至何所。自性如何。作何色相。云何舍离此身。更受余身。
佛言。大药。互因生欲。犹如钻燧。两木互因。加之人功。而有火生。如是因识。及因男女。色声香味触等。而有欲生。譬如因花生果。花中无果。果生花灭。如是因身显识。循身求识。识不可见。 释:大药王子对佛说:世尊,什么是产生欲的因?这里的欲主要是欲界众生的男女欲望,以及对五欲六尘的追求欲。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