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有一次将契嵩禅师的文章展示给欧阳修,文忠公阅后乃惊叹而谓韩曰:“不意僧中有此郎,黎明当一识之。” 次日,韩琦即偕欧阳修往见契嵩禅师,欧阳修与契嵩禅师畅谈了整整一天,非常投机。欧阳修在结识契嵩禅师之后,对佛教有了截然不同的认识,后来自称六一居士。 由于当时的宰相韩琦以及大儒欧阳修都曾与契嵩禅师有过会...
纪念|六月初四 明教契嵩禅师圆寂日契嵩禅师(1007—1072),亦称明教大师、佛日大师、永安大师,是北宋时期云门宗僧人。禅师一生勤于修持,擅长文章,著作甚丰,影响巨大。在住持灵隐寺期间,他提倡佛儒调和,弘扬孝道文化,时人称为“一代孝僧”。契嵩将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相会通,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在中国佛教...
契嵩禅师与杭州及杭州佛教的因缘甚为殊胜深厚。这不仅体现在与契嵩禅师有甚深交谊的陈舜俞所撰之《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以下简称《行业记》)中,更体现于契嵩传世文献《镡津文集》中的有关文字里。 陈舜俞《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中有云“(契嵩禅师)庆历间入吴中,经钱塘,乐其湖山,始税驾焉”,其实,这不是说契嵩禅...
契嵩禅师(1007~1072),师字仲灵,号潜子,俗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省藤县)人。七岁出家,十三岁落发,十四岁受具足戒,十九岁云游四方,遍参知识。常顶戴观音像,日诵名号十万声。后得法于洞山晓聪禅师。师遍通内外典籍,针对韩愈等儒者之排佛,著有<原教>、<孝论>等《辅教篇》,以明儒佛一贯之理。著《传法正宗定...
契嵩禅师,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生于藤津(今广西藤县),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圆寂于杭州灵隐寺。契嵩禅师与杭州及杭州佛教的因缘甚为殊胜深厚。这不仅体现在与契嵩禅师有甚深交谊的陈舜俞所撰之《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以下简称《行业记》)中,更体现于契嵩传世文献《镡津文集》中的有关文...
明教契嵩禅师:尊僧篇来源:《缁门警训》 教必尊僧,何谓也? 僧也者,以佛为性,以如来为家,以法为身,以慧为命,以禅悦为食。 故不恃俗民,不营世家,不修形骸,不贪生不惧死,不溽乎五味。 其防身有戒,摄心有定,辨明有慧。语其戒也,洁清三惑,而毕身不污;语其定也,恬思虑正,神明而终日不乱;语其慧...
佛日明教契嵩禅师 杭州佛日明教契嵩禅师(嗣洞山聪禅师)。师。藤州镡津人。姓李。七岁出家。十三得度。明年受具戒。十九游方。常夜顶戴观世音菩萨像。而诵其号。必满十万乃寝。自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得法于洞山。作原教论十万余言。以抗宗韩排佛之说。读者畏服。后居永安兰若。着禅门定祖图。传法...
的美誉,以及“明教”禅师的尊称,这两者都是对他无私奉献和卓越智慧的极高评价。契嵩禅师的影响力超越了时代,他的思想和教诲至今仍被后世广泛传颂和敬仰,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他的名字和事迹,无疑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永恒的光辉典范。
明教契嵩禅师:原教(上) 按:契嵩禅师,藤州镡津李氏子。七岁出家,十三得度。十九游方,遍参知识。得法于洞山。师夜则顶戴观音像而诵其号,必满十万乃寝,以为常。自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作《原教论》十余万言,明儒释之道一贯,以抗宗韩排佛之说。读之者畏服。后居永安兰若,著《禅门定祖图》、《传法...
明教契嵩禅师:尊僧篇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教必尊僧,何谓也? 僧也者,以佛为性,以如来为家,以法为身,以慧为命,以禅悦为食。 故不恃俗民,不营世家,不修形骸,不贪生不惧死,不溽乎五味。 其防身有戒,摄心有定,辨明有慧。语其戒也,洁清三惑,而毕身不污;语其定也,恬思虑正,神明而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