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影像的创作者 ··· 吉尔·德勒兹 作者 作者简介 ··· 吉尔・德勒兹 ,1925年1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1944年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1952年发表处女作《休谟及其生活、著作和哲学》,1957年任索邦大学哲学史助教,1960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专员,1964-1969年任里昂学院哲学教师,1969年...
《电影Ⅱ时间-影像》是2003年10月1日远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勒兹。该片讲述了时间-影像随战后电影转变而生,源自感官情境向纯声光情境的演变,它反转了运动与时间的从属关系,通过无理断裂的再串联展现时间的次序或系列,与思维、话语符徵紧密相关,但电影中的思维自显与专属话语行动仍是探讨的核心的故事。
用德勒兹的话说,便是感知-运动情境(Sensory-motor Situations)的关系决裂。在“时间-影像”中,时间不...
德勒兹给出了三种时间-影像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回忆-影像。这类电影常用闪回镜头对时间进行分岔。陆川导演,姜文主演的《寻枪》就用了多次闪回镜头,来讲述丢枪的警察回忆参加婚礼的过程。闪回不只唤醒主人公的记忆,还展现事件的因果。闪回镜头构成时间分岔,每一次闪回都是对线性时间的解构,也是一次可能性,提醒观众对...
《蓝白红三部曲》的叙事手法在“时间-影像”这一维度上表现出来。1. 非线性叙事结构是一种故事结构,它不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展示事件。2. 非线性叙事结构以非传统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故事情节。3. 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跳跃式的时间跨度和重叠的情节来增强故事的复杂性。4. 非线性叙事结构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解谜,使...
《电影II:时间-影像》是由作者Gilles Deleuze(德勒兹)主编的一本书。作者简介 Gilles Deleuze(1925~1995)法国哲学家,生于巴黎,曾任教于索邦大学(University of Sorbonne)及梵森大学(University of Vincennes),为‘68年五月学潮运动先驱。思想影响后世甚钜,范围包括哲学、政治、心理分析及哲学等。着有《差异与...
运动image是时间的间接性表象,因为它只能把时间规范化,而时间image中,则有一种去中心与不规范化在...
摘要:德勒兹在其哲学创作生涯的早期主要谈论时间概念,其早期形而上学思想就是通过重塑时间概念而建立的。在20世纪80年代的巴黎万赛讷校园,通过讨论电影以及重述柏格森的思想,德勒兹又回归了时间主题,根据影像与时间的多种生成关系,他提出了“...
这种“张力”要求我们对德波在《游荡在夜的黑暗中》所建构的“时间—影像”进行更彻底的考察。这部电影可以被视作是对德波实践中处于政治和“纯粹当下”之间未被解决的张力的上演。一方面,这部电影被明确作为对资本主义“死亡时间”的政治批判,附带德波本人对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