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影像的创作者· ··· 吉尔·德勒兹作者 作者简介· ··· 吉尔・德勒兹 ,1925年1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1944年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1952年发表处女作《休谟及其生活、著作和哲学》,1957年任索邦大学哲学史助教,1960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专员,1964-1969年任里昂学院哲学教师,1969年接替...
用德勒兹的话说,便是感知-运动情境(Sensory-motor Situations)的关系决裂。在“时间-影像”中,时间不...
第三种时间-影像是晶体-影像 在镜子里,现实中的影像都有一个镜中的对应物。如果这个对应影像能够独立活动,走出了镜子,走进了现实,那么真实的物体与镜像就变得无从识别,变成了现实影像与潜在影像的聚合,这就是晶体-影像。晶体-影像的构建,本质上是基于时间的非时序性。在非时序性时间中,每一个当下的瞬间都...
之后出现的影像一词全用image代替。(在柏格森那里,一切都是image)
摘要:德勒兹在其哲学创作生涯的早期主要谈论时间概念,其早期形而上学思想就是通过重塑时间概念而建立的。在20世纪80年代的巴黎万赛讷校园,通过讨论电影以及重述柏格森的思想,德勒兹又回归了时间主题,根据影像与时间的多种生成关系,他提出了“...
《蓝白红三部曲》的叙事手法在“时间-影像”这一维度上表现出来。1. 非线性叙事结构是一种故事结构,它不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展示事件。2. 非线性叙事结构以非传统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故事情节。3. 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跳跃式的时间跨度和重叠的情节来增强故事的复杂性。4. 非线性叙事结构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解谜,使...
时间的直接影像 TIME 克莱尔·科勒布鲁克 /文 廖鸿飞 /译 假如我们真正地直面时间或绵延,我们就会看见一个单一的差异或生成之流:它既不是运动体的生成,也不是与其他运动相联系的人类生命的生成。时间是一种没有背景、没有基础的生成。时间—影像将我们从辩证法的否定中带出来。辩证法是否定的,因为它只能将差异或...
如果在理解德勒兹的「时间-影像」(time-image)和「运动影像」(movement-image)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就不应该把它往「电影理论」或「电影史」的方向继续思考,而是转向伯格森的现象学,甚至可能需要回到休谟、斯宾诺莎和梅洛-庞帝那儿。题主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但德勒兹没有单独给「时间-影像」和「运动影像」下过定义...
德勒兹《时间——影像》中的核心概念解读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以哲学的面貌出现,立足于从哲学视角关照电 影本体,这存效地拓展了电影理论研究的视野,其对电影自身品格的探 寻与提升也推动了对具体电影现象的解读。德勒兹在《时间一一影像》 一书中探讨了运动一一影像与时间影像、心智质料、虚假的强力和时间 ...
运动-影像和蒙太奇是通过不同活动片段的影像来构建一个冲突性的视角,而时间-影像是将我们从某个视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