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图 此图绘制于1940年,南头城处可以见到“备倭”相关字样。 广东沿海地图之宝安 此图为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英军所测绘的广东沿海地图,此套地图共103幅,涉及到现在的广州、佛山、江门、中山、珠海、澳门、东莞、深圳、香港、惠州及海陆丰等地区,地图精确到村一级地名。从图中的也可以看出宝安县城城西、城北的...
2019年,在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的主持下,正式启动对《新安县志》的重新校勘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先后三易点校书稿,在几个版本的基础上互相对应、更正,最终形成了这个迄今为止最准确的版本。珍贵文献揭粤港本来面貌 记者翻阅《嘉庆新安县志》点校本,看到200年前的新安县地图——“县境之图”,图中手写的繁体字地名...
从明朝到新中国成立前,上百张地图都镌刻了新安、宝安的地名。尤其是《新安县全图》《广东舆地图说》《广东省宝安县图》,以及日军美军绘制的民国时期的宝安县地图,更是留下许多湮没在历史里面的地名。
现场有穿汉服的书生模样的导览员,还设有“古书合影”墙。现场还有一张300年前古新安县志中的地图,观众可以在这张地图上标注自己的家。 装帧形式实物展览,则可以让市民了解到,书籍从卷轴装、龙鳞装、旋风装、册页、经折装到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金镶玉等古书籍形态。从这些发展与变化中,尽览中国古籍之美。
一张印有嘉庆版《新安县志》重印本中的深圳古地图的展板屹立在展区旁,不少深圳市民都拿着坐标贴纸在地图上寻找自己家在古代的位置拍照留念。其中“深圳”作为地名现身让不少参观者十分好奇。据现场解说员介绍,“深圳”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是宝安县境内一个小“墟”的名字,也是个哨所的名字,那时仅有...
从山水记观 之,深港山水相依相连.嘉庆 志中卷之 二"舆地图"下的" 疆域"中,对于当 时新 安县 南部 疆域 的描述为:" 南至 担杆山海 面三百里,外属黑水大洋,杳无边际."[14](P64)担杆山今为香港一山名.在 卷之 四"山水略"下的"山"中,记 述的"马鞍山"" 大帽山""观音 山"等山名现仍然存在于...
本次展览以2018年出版的《深圳文献·深圳图书馆馆藏选目提要(1978-2018)》为主体,精选部分具有较强权威性、时代性、本土性、影响力的书籍,同时展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县志、族谱、地图、老报刊等珍贵文献。 目前文史学界已发现的与深圳有关的地方志,绝大部分已经失传,现存完整的仅有两种:1688年清康熙年间靳文谟修...
▲制作于乾隆元年至六十年(1736-1795年)的《广东沿海图》(局部)中的“深圳墟”,或许是目前古地图上能见到最早的“深圳”了。 《新安县志》最早记载“深圳”二字 关于“深圳”之名,网上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深圳之名,史籍最早见于永乐八年(1410年)”,但查不到这个最早记载“深圳”之名的“史籍”。现在,...
在清康熙二十四年的《广东舆图·新安县图》的地图中,同时出现了大鹏岭和老大鹏山。大鹏岭位于所城北部;而大鹏山则出现在所城的南部。不过,本书的文字部分,却提到了大鹏岭“一名七娘山”,又提到了“通归善界”;而老大鹏山则是“在城东南大海中,大鹏岭之前”“旧志未载,今查出”。
本次展览以2018年出版的《深圳文献·深圳图书馆馆藏选目提要(1978-2018)》为主体,精选部分具有较强权威性、时代性、本土性、影响力的书籍,同时展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县志、族谱、地图、老报刊等珍贵文献。 一 多载体多媒体的展览形式 本次展览以实体文献+图文展版+多媒体播放的形式,描绘深圳的前世今生与沧海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