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话新编》既为学界提供了可靠翔实的文献资料,又为建构文章学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专题研究丛书》(共13部)呈现出鲜明的原创性或开拓性,如《中国古代文章学的形态与体系》《中国古代文章学的衍化与异形》《文话流变研究》等,都让人眼前一亮。王水照还提出“文章学之成立,殆在宋代”“...
文章学的现代转型 kwasglag 语言学、修辞学、文章学 作者:丁恩全《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2日 13版[1]) 晚清民国文章学的转型,基于传统,并以西学推动革新,体现了典型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 将「小黑子露出鸡脚了」中的「鸡」和「黑」交换变为「小鸡子露出黑脚了」,这是什么语言现象?
把中国文章学定义为文章写作技法理论,这敏锐地抓住了中国文章学的实用性本质,即在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指导文章写作。到了实施科举取士制度,写作成为士子进入上层社会的主要手段之后,这种事实尤其明显。但这种定义把中国文章学仅仅视为研究文章技法之学似又略嫌狭窄,可能会遗漏或忽视文章技法之外...
文章学的内涵很广泛,其中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文体、修辞、文化和作用四个方面。 首先,文体是文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文体表达的形式、结构和语言特点都是不同的。在文章学研究中,文体的研究关注的是文章的基础形态,研究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不同的文体类型的特征。例如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文体,各自有其不同...
在中国古代文章学中,“文势”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术语,它凸显了中国文章学的本土化特色,而很难用西方文学理论的概念来比附或阐发。弄清“文势”之说的来龙去脉,有助于理解古人的文章批评视角,从而深入认识中国文章学。 以“势”论文的缘起 魏晋时代的文论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挚虞的《文章流别...
近年来,研究文章学的学者有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文章学成立于南宋古文之学兴起之时,并由此引出诸多借古文之学说文章之学的论述。于是古文、古文之学成了文章学研究的关键词,受到论者、读者的重视。 古文是一个文类概念。曾国藩说:“古文者,韩退之氏厌弃魏、晋、六朝骈俪之文,而...
本书是一本系统地阐述汉语文章学基本原理、文体常识及写作方法韵专著。讨论的对象关联古今,容纳诸体,包括实用性、论证性、文学性、说明性等各类文章。全书共15章,内容涉及文章的发生与发展,概念与原理,功能与规律,文体与文意,构思与表达,结构与语言,格式与写法,文风与风格,传播与接收,评论与判断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宋代,人们称文章学为“笔法学”,出自南宋人陈岳,他在所作《太学新编黼藻文章百段锦序》中,曾驳斥“或者且谓‘风行水上’善矣,何必规规执笔法学为如是之文也”的观点,以说明“笔法学”的重要性。按“笔”指无韵的散文,因此“笔法学”也就是狭义文章学。柳宗元曾感叹道:“古今号文章为难……得之为难,知之...
“文章学古画师古”出自元代王冕的《题金禹瑞画松图》。“文章学古画师古”全诗《题金禹瑞画松图》元代 王冕毕宏韦偃远莫追,画松得名今是谁?黄岩太守夸绝倒,休宁县令争新奇。苍髯铁甲风雷动,浮云散尽青天空。只因曾看读碑图,至今多作营丘梦。钱塘有道金隐君,风流不让今古人。文章学古画师古,...
文章学的现代转型 作者:丁恩全(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晚清民国文章学的转型,基于传统,并以西学推动革新,体现了典型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特征。西学东渐为传统中国打开了世界之门,促进了文章学分支如修辞学、阅读学、鉴赏学的产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修辞学家,如陈望道、胡怀琛、张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