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不同: 清朝沿用明朝的制度,也对去世的文臣武将赐予谥号,文臣一般使用文字开头,但谥号有等级之分,对于文臣来说,最高等级的谥号是“文正”,文忠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最后是“文襄”。 侧重的对象不同: 文忠:侧重于奖励文官对朝廷的忠诚。 文正:侧重于奖励文官正直、忠诚和卓越贡献。 文襄:侧重于既有学士又有...
具体来说,最初《太平御览》的撰写者李昉和王旦两位功高盖世的大臣均被封为“文贞”谥号,此时文贞才是文人的最高谥号。但是宋仁宗赵祯即位后,为了避免皇帝名讳的冲突,才将谥号“文贞”改为“文正”,所以,在北宋之前“文贞”便是最高谥号,而从北宋之后,“文正”才作为最高谥号。虽然“文正”这一谥号并非由...
刘统勋和曹振镛则是担任过上书房(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之地)总师傅,虽然并非具体教导皇子的师傅,也并非是教导的皇子皇孙中登基为帝者赐谥号于他们,而是任命他们为上书房总师傅的皇帝赐予其“文正”谥号,不过笼统来说,刘统勋也算是嘉庆帝师傅,曹振镛也算是咸丰帝师傅,也勉强称得上是帝师,当然他们不是凭着...
最终,夏竦的谥号由“文正”改为了“文庄”。 经过司马光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他是把“文正”抬到“谥之极美”第一人。有宋一朝,获赐“文正”谥号的有李昉、王旦、范仲淹、司马光、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陈康伯、蔡沈等十人。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去世后,获赐的谥号为一个单字“...
魏征,是历史上第一个得此谥号的大臣;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谏臣,得此谥号名副其实。北宋时期一共有8位大臣得此谥号,比如范仲淹、司马光。南宋时期则只有两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陈康伯,大忠臣蔡沈。元朝时期一共有6人得到“文正”的谥号,比如在元朝唯一一位获封三公的汉人刘秉忠。而明朝则有5人,比如为建...
二、北宋确立“文正”为最高荣誉在文人的世界里,最高荣誉的“文正”谥号,实际上是从北宋时期开始确立下来的。最初在北宋时期,李昉和王旦两位卓越的大臣先后被追封“文贞”这一谥号。由此可见,在北宋之前,文人的最高荣誉谥号其实是“文贞”。但是到了宋仁宗赵祯登基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名字中有一个“贞”字,跟...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博得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都是当时朝廷高度认可和文人交相赞誉的国之重臣。历宋、元、明、清四朝,共有26位股肱之臣生前或死后获赠文正谥号这一盛誉,其中宋代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等9人,元代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等5人,明代...
强如张居正、刘墉、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死后都没有资格获得文正的谥号。在满清王朝近300年的统治时间里一共只有八位大臣死后获得文正的谥号,他们分别是: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那么,这八位获谥号文正的大臣,他们生前都担任什么行政职务呢?谁的行政级别最高? 先来看汤斌。
宣统元年(1909 年)孙家鼐因病请求致仕,不久去世,终年83岁,朝廷下诏赠谥文正。小结:有清一代,仅有上述8人获得了文正的谥号,这八人中,汤斌以理学闻世。刘统勋、曹振镛、曾国藩则以功劳著世,其他四人则以帝师之尊谥文正,朱珪为嘉庆帝师,杜受田为咸丰帝师,李鸿藻为同治帝师,孙家鼐为光绪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