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古代文人步入仕途以后,梦寐以求的是想得到“文正”谥号。正因为这个谥号非同小可,所以历代皇帝对于“文正”谥号的赐予也是慎之又慎,轻易不会赐予大臣,因此能得“文正”谥号者,往往是有大功劳,还是德才兼备,可以堪当大臣典范,为当时文人所敬仰。以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之清朝来说,在268年历史之中,得到“文...
范仲淹谥号文正。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扩展资料: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
当宋仁宗时期,为避讳其名“赵祯”,将“文贞”改为“文正”,从桀骜俗赋中涌现的改革举措昭示了“文正”谥号的至高无上。此后,北宋只有八位,南宋仅两位文臣获得“文正”谥号,足见其难度之高。元朝简而珍 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时期,只有六位文臣获得“文正”谥号。耶律楚材被认为是元代极其重要的三朝元老,...
另一方面,作为统治者的皇帝也不会轻易赐予“文正”谥号。因此,在历史上能够获得“文正”谥号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被赐予“文正”谥号的是唐朝初期的魏征。但当时并不叫“文正”,而是“文贞”。直到北宋时期为避讳宋仁宗赵祯名讳,才将其更名为“文正”。有趣的是,在北宋之后,仍然有人获得过“文贞”谥号,比如...
自古以来,谥号是对已故皇帝、王公贵族的一种荣誉表彰,它代表了对死者一生品行、政绩的最高评价。在众多的谥号中,有一种特殊的谥号——“文正”,它的尊贵程度远超其他谥号,千百年来,只有27人有幸获得。那么“文正”这个谥号究竟有何尊贵之处?为何只有27人获得?为何古人如此想要获文正谥号 首先先需要了解一...
“文正”谥号尊贵无比,清朝共有八位大臣获此谥号,或是清朝的国之重臣,或是皇帝的老师,地位尊崇,于清朝的社稷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曾国藩,也是大家熟知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李鸿藻和孙家鼐。
中国古时历朝历代,仅有27人被封文正谥号,能拿到这一谥号的人到底有多厉害?文人最高谥号中国考古界对历史的研究表明,谥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西周时期,用以评价先人的一生功过,并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如今已经没有了谥号,所以想要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是功是过,都只能通过举例他做过的事情来表达,但在以前,...
那么“文正”这个谥号究竟有何尊贵之处?为何只有27人获得?一、西周始设谥法,汉唐完善体系谥号作为对死者的褒奖,起源于何时?记载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根据《逸周书·谥法解》的记载,谥号是由周公杜伯先生在西周时制定的。当时的谥号比较简单,主要用以表达对已经去世的王公贵族以及有功勋的大臣的怀念与尊敬...
北宋初立,开国功臣赵普(也是文臣之首),死后谥号“忠献”,所以在宋初,“文正(贞)”谥号虽然也很崇高,但是并没有超然于其他谥号的地位。之后,李昉、王旦等名相,死后都谥“文贞”,这也是遵循唐之风气的体现。宋仁宗赵祯即位后,为了避帝讳,所以“文贞”改为“文正”。在仁宗、英宗、神宗时的重臣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