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这句话出自《庄子·胠箧》,意思是:所以,断绝圣人之道、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丢掉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 出处与背景: 出自《庄子·蠠箧》,反映了庄子对于“圣人”及其所代表的“仁义”等观念的批判态度。 释义: “绝圣弃知”:抛弃圣人之道和智慧,以使...
小提示:"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
1阅读文化经典选段,回答下面小题。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①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题。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
“故绝圣弃知”的出处是哪里“故绝圣弃知”出自先秦庄周的《胠箧》。“故绝圣弃知”全诗《胠箧》先秦 庄周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
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15),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16),斧钺之威弗能禁(17)。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8)。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19)。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20),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
【解释】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所以说不要推崇所谓的圣人,不要把仁义拔到很高的地步,放弃那些小聪明小阴谋,如此大盗就止息了,不会兴起了。《道德经》中讲: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田常披着仁义外衣窃国成功,传了好多代,这就带了一个很坏的头,天下人纷纷效法。 擿玉毁...
阅读下面内容,完成各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壐,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出自( )。 A. 《庄子·外篇·胠箧》 B. 《庄子·外篇·田子方》 C. 《庄子·外篇·天道》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庄子·外篇·胠箧》 ...
#庄子# 《庄子》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