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作者角度来说:撤稿会严重损害声誉,甚至断送科研生涯,无法参与职称评审 2、从期刊角度来说:期刊的声誉也会因此受损,从而影响期刊的发文以及口碑 3、从学术界整体角度来看:导致很多人开始怀疑学术界成果的可靠性 2000至今全球各学科学术论文撤稿数量排名前20 撤稿是出版界对学术不端行为或严重错误的应对措施,而中国...
关于撤稿,首先应分清“撤稿”的两种情况: 本文聚焦于作者主动提出撤稿的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withdrawal"。 值得注意的是,论文撤稿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需要我们以极其审慎的态度来对待。特别是当论文已经经过了同行评审阶段再行撤稿,这无疑是对编辑和评审人员时间与精力的极大浪费,甚至可能会对作者在期刊界...
Nature在文中分析称,今年撤稿总数上升的一大原因是 出版商对虚假论文 的清理,以及 虚假同行评议 的发生。仅Hindawi一家出版社在今年因上述原因发生的撤稿总量占据全球撤稿量超七成,其中包括大量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近期各大高校发布的相关开展撤稿论文自查的通知中也提及这一现状对本校乃至国家的学术声誉和学术环境造...
在过去的20年里,沙特阿拉伯成为撤稿最多的国家,紧随其后的巴基斯坦、俄罗斯,中国排第4。撤稿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除了传统的“论文工厂”和数据造假外,AI化论文创作也成为撤稿的一大诱因。今年,众多科学名人都在撤稿方面“翻车”了,被撤稿的学者中,不乏名校校长、诺贝尔奖得主等。可以说,2023年的“撤稿观察”...
2023年最大比例的撤稿来自于出版商Wiley旗下的Hindawi系列期刊,在一年内撤稿超过了8000篇,该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如此规模的撤稿是出于对“同行评审过程被系统性操纵的担忧”,尤其是大量负责特刊的客座编辑出现了不可控的风险,最终Wiley表示将彻底放弃Hindawi品牌。
1.2023年全球学术期刊撤稿数量超过1万篇,其中8000多篇来自Hindawi旗下期刊,撤稿规模是去年的两倍。 2.撤稿的主要原因是出版流程被操纵,即“论文工厂”,这些论文可能存在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等问题。 3.出版商和学术期刊在撤稿过程中应承担责任,包括收集证据、联系作者、公布处理结果等。
撤稿是指作者或出版方因为某种原因而取消发表一篇文章或书籍的行为。在学术界,撤稿通常是因为数据造假、抄袭、论文重复等造成的学术不端或违反出版要求。在新闻媒体和出版界,撤稿则可能是因为事实错误或有争议的内容,或误导读者等原因。一篇被撤稿的文章可能已经发表在某些平台上,但撤稿后会被撤下,并...
通常撤稿分为两种情况:在发表前由作者主动发起的撤稿称为“withdraw”;发表后的撤稿叫做“retraction”。而被动撤稿,才是每位科研人的痛。如果被编辑部撤稿,就比较麻烦。文章没有大问题,一般编辑是不会撤稿的。撤稿原因分析 如果是因为编辑部撤稿通常有几种情况:1、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造假是学术界和社会舆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