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是什么意思词典解释 摩崖[ mó yái ] ⒈ 刻在山崖石壁上的碑文、经文、佛像、诗赋等。因崖壁凹凸不平,所刻文字无法整齐统一,反而形成雄伟豪放的独特风格。由于崖壁粗糙,经年暴露于外,受风雨侵蚀,所以今所见的摩崖书笔致多圆劲浑厚而少方峻,如〈汉石门颂〉、〈唐舜庙碑〉便是。
所谓摩崖,是指在天然崖岩上所刻的文字。有时,崖岩需加以凿磨整治,然后才能刻字。据资料记载,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已利用崖岩绘刻人兽图形和符号,在国内外都有史前的岩画被发现。(原始刻画)当文字产生以后,在天然崖岩上写刻文字,自然要比打磨石料成一定形状后再写刻方便简单得多,可以想象,摩崖应是各类刻石...
位于邹城岗山公园内的铁山摩崖石刻,在山南坡一片长66米、宽17米的斜面上,镌刻着字径40至80厘米的《大集经·穿菩提品》九百三十字及《石颂》六百字,蔚为壮观。置身其畔,仿佛听到了僧侣诵经和石匠锤钎的声响、看到了1400多年前摩崖题刻的浩大工程场面。 ▲铁山摩崖刻经 尖山摩崖...
七星岩摩崖石刻,坐落在广东省肇庆市城北的七星岩风景区内,堪称我国南方石刻艺术的瑰宝。这里保存着数量众多、集中且质量上乘的摩崖石刻,共计531处,堪称中国罕见的摩崖石刻群之一。在2001年,七星岩摩崖石刻更是被赋予了极高的荣誉,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汇聚了诗词歌赋、游记史实、...
郑道昭留下的诸多摩崖题刻,正是上述时代背景的产物。郑道昭出身荥阳郑氏,是北朝第一流的门阀士族。在光州刺史任上,郑道昭在大基山、云峰山、天柱山等地留下了多处题刻,这些摩崖石刻带有鲜明的家族色彩与道教信仰寄托。由此,自然景观在郑道昭的文字建构下被注入了特定的意涵,最终定格为当地的人文景观。第三章聚焦...
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刻在竹上、写在绢上、印在纸上的,经过漫长岁月和灾害战争,或虫蛀,或腐朽,或焚毁,留存甚少,唯有摩崖或石碑的刻字保存时间较长,能够一直流传至今,其中把文字直接镌刻在山崖石壁上的称为摩崖。摩崖起源于远古时人们的一种记事方式,经过数百年仍然清晰可见,而且比石碑更大、更醒...
15日凌晨,南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发布关于“石飞河摩崖造像被涂色”的情况通报: 11月13日,我县石飞河部分摩崖造像被涂色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经初步调查,11月6日,四川省阆中市居民李某华委托巴中市南江县赤溪镇金银村村民王某国(李某华之母)请高塔镇射洪寨村民岳某邦对石飞河部分摩崖造像涂色“穿衣还愿”。事件...
最早的自然刻石起源于汉代,“摩崖”一词的使用直到北宋才由欧阳修提出。“摩”,有摩擦、抚摩、磨炼、切磋多种含义,“崖”为山崖,这两个字的字面含义是将崖面打磨平整以待刻字。清代金石学家冯云鹏在《金石索》中定义:“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马衡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中指出,摩崖与...
摩崖造像是佛教中国化、石窟寺中国化的产物。石窟寺源自印度,是在天然山石、崖壁间开凿洞窟为僧侣修行时提供活动的处所,在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日益世俗化,石窟寺已不能满足更多信徒的要求,于是在天然崖面上造浅龛或直接雕凿造像以形成规模宏大的道场,在建筑形式上是围绕敞口的摩崖大佛或大佛窟主题而展开。千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