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邹城冈山公园内的铁山摩崖石刻,在山南坡一片长66米、宽17米的斜面上,镌刻着字径40至80厘米的《大集经·穿菩提品》九百三十字及《石颂》六百字,蔚为壮观。置身其畔,仿佛听到了僧侣诵经和石匠锤钎的声响、看到了1400多年前摩崖题刻的浩大工程场面。 据考证,...
“四山摩崖”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是铁山摩崖。铁山位于邹县城西北,铁山摩崖《石颂》刻石 又称《小铁山刻石》、《匡吉吉刻经》,刻在铁山南面一块倾斜的巨大石坪上,正上方刻有线要构成的巨龙、云气、佛光等图案纹饰,右侧刻《大集经》,左侧刻《颂文》,是北周时期的刻石,由当时著名僧人安道壹的弟子书写。书...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转型阶段,隶书向楷书过渡的特征在此时期尤为显著。北朝佛教的兴盛推动了摩崖刻经的繁荣,其中山东邹城铁山摩崖刻经群作为北朝书法三大体系之一。铁山摩崖刻经群中的《石颂》刻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北朝摩崖作品之一。《石颂》明确记载了刻经的发起者与书...
而铁山摩崖经刻有明确记载,为僧安道壹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 敬写《大集经·穿菩提品》,两者相差二三十年。我们认为二者书风虽然比较相似,但并非同一人所书。 原因有二 其一,铁山摩崖方折笔居多,字势多开张险峻,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圆笔外拓为主,字势静穆平和,尤其是伸手挂脚处少,无刻意涉险犯难。 其二,在...
摩崖刻经选临——铁山..铁山位于山东省邹城西北二里铁山公园内。 铁山摩崖刻经,位于山东省邹城西北二里铁山公园内,俗称南岗,通高八十米,刻石高六十六点一米,宽十六点四米,总面积为一○八五平方米。
铁山摩崖石刻,位于邹城冈山公园内,是一处壮观的摩崖刻经遗址。在山南坡的一片长66米、宽17米的斜面上,镌刻着《大集经·穿菩提品》的九百三十字及《石颂》的六百字,令人叹为观止。置身于这片刻经之地,仿佛能听到僧侣们诵经的悠扬声响,感受到石匠们锤钎的铿锵节奏,以及那1400多年前摩崖题刻的浩大工程场景...
🗿 铁山摩崖石刻位于邹城市铁山公园内,刊刻于一整块花岗岩石坪上。石面倾斜约45度,刻面平整上部较陡峭。刻经石面南北长66.1米,东西宽16.4米,总面积1085平方米。刻经正上方阴刻巨龙、云气和佛光的图案,中间为巨字“大集经”题刻,下有双龟对踞的图案。整个刻经为“龟跌螭首”的巨幅石碑。📜 铁山摩崖刻经由...
铁山佛经“字大如斗”,以隶结体,简静质朴,运笔平稳,沉著凝重,有其自然和穆的艺术特色。而《石颂》的书法艺术则雄浑险绝,方圆兼施,笔势开张,自然疏朗,别具特色。铁山摩崖刻经居邹城市四山摩崖刻经(另有岗山、葛山和尖山摩崖刻经)之首,字数最多,面积最大,纪年明确,可与泰山经石峪相媲美,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
🏞️铁山摩崖,位于山东邹城西北的铁山之阳,隐藏在一块巨大的石坪上。这里不仅是一块普通的碑,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艺术的瑰宝。📜摩崖的刻面面积高达1085平方米,内容丰富,包括经文、石颂和提名。经文巧妙地镌刻在巨形碑的图案中,碑首由六龙缠绕,额题“大集经”三字,显得庄重而神秘。🖋...
铁山摩崖石刻,亦称“小铁山摩崖刻经”、“匡刻经”,在邹城北郊铁山之阳一块斜坡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2米,面积1085平方米。内容分为经文、颂文、题名三部分。经文是摩崖石刻的主要部分。竖排17行,每行最多者60字,最少者仅6字,共944字,现能够辨认近800字。字径一般在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