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篇目名称亦有所改变,如北齐称为《捕断律》,后周称《逃捕律》,隋代之后更改为《捕亡律》,唐代延续隋代亦称为《捕亡律》。从各朝对于《捕亡律》篇名的修改来看,大致上皆与“捕”字有关,可看出《捕亡律》的基本法则与基层执法人员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追捕、传唤罪人的过程中,法律条文都有详细的规定,...
《捕亡》,是追捕逃亡罪犯及有关事项的法律。《断狱》,是关于审讯、判决、囚禁、执行方面的法律规定。永徽三年,唐高宗又令长孙无忌等对《永徽律》的精神实质和律文逐条逐句进行疏证解释,以阐明律条文义,并通过问答形式,剖析内涵,说明疑义,撰成《律疏》三十卷,永徽四年颁行。《律疏》与《律...
历史学论文-河西汉简中“捕亡” 简反映的几个问题 居延汉简和敦煌汉简中关于“捕亡” 的简是比较多的, 对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 行政和法律制度有参考价值, 有分析和探讨的必要。 汉承秦制, 萧何《九章律》 的前六章就是《秦律》 , 也就是李悝的《法经》 , 后三篇才是萧何的新制。 《九章律》...
八、捕亡 九、杂断狱 十、翻译 正文 一、名例卫禁 名例卫禁是指在古代中国,官方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对一些具有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禁止和限制。例如,禁止赌博、卖淫、吸毒等,这些行为会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卫禁还包括对一些危险物品和违禁品的管理,如刀具、火药等。 二、官制 官制是指古代中国的官职...
唐律第十一篇名。即关于追捕逃犯及逃亡军士、工匠的刑法。共十八条。如将吏不及时追捕逃犯,罪犯持杖拒捕,道路行人不助捕逃犯,从军逃亡,宿卫士逃亡,丁夫杂匠逃亡,官户奴婢逃亡,浮浪外地不归,知情藏匿罪人等,皆受相应刑罚。战国魏李悝《法经》有捕法,北魏名捕亡,北齐名捕断,北周名逃捕,隋复名捕亡,唐因之。
捕亡作假案,此案发生在战国时的秦国。案件记载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载:“有秩吏捕阑亡者,以畀乙,令诣,约分购,问吏及论何也?当赀各二甲,勿购。”即,有缉拿义务的有秩吏捕获逃亡出关的人,弄虚作假,把犯人交给乙,叫乙送官府,约定同分奖金。地方司法机关请示,吏和乙应如何论处;中央...
历史知识> 捕亡令 唐时关于追捕逃亡人的法令。包括逃亡的囚犯、征人、防人、流人、移乡人、奴婢、谋为“寇贼”和“盗贼”者、杀伤人者。对追捕的办法,捕获盗贼、奴婢的赏例以及阑遗物(失物)的招领办法亦有规定。令文散见于《唐律疏议》之捕亡律、斗讼律、贼盗律。日本养老时代(717—723)的《捕亡令》亦可...
2903 元史-杂犯 0 2024-10 2904 元史-捕亡 0 2024-10 2905 元史-恤刑 0 2024-10 2906 元史-平反 0 2024-10 2907 元史-后妃表 0 2024-10 2908 元史-宗室世系表 0 2024-10 2909 元史-诸王表 0 2024-10 2910 元史-诸公主表 0 2024-10
他把水官图扔到水里,顿时风平浪静。水官图真迹就这样丢失了,我看过明代人临摹的赝品,非常生动。捕亡术能召生魂问供 武进县下辖东安镇有个乡绅家被打劫,强盗有几十人,明火执仗劫掠一空。捕快们查到了带头的人是谁,但已经逃得无影无踪。西乡有个秀才会捕亡术,乡绅把他请来,秀才说:“我试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