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不作关注的人,物不可以称谓没有关注;也不可称谓没有关注者。没有概念了;没有概念的人,物不是概念,关注不是概念,关注与物合为概念(论说不作关注考察的人,只有物,没有概念物,关注的不形成概念,关注与物结合,概念才产生。)。 【原文】 使天下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天下无物,谁径谓指?天下有指无物指,...
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
1.指非指 【原文】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解释】万物莫不有所指,而所指并非为万物的实相。公孙龙这一篇文章一开头就把要点给讲出来了。凭着前面两章和这一句话,已经能够知晓,公孙龙已经是得道的了,已经明心见性了的,他已经传承了孔子的心法了的。 古代有句很有名的话:指月之指非明月。圣人看到月亮,想用...
前面我们在《白马论》中讲,公孙龙认为,共相只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而且是具体事物的本质,是用来规定个别事物的,如果离开了共相,个别事物就失去了存在物的本体。正如,所有的白马、黄马都有马的共相,如果抽离了“马”的共相,那么白马也就不是“马”了。所以,公孙龙说:“物莫非指”。任何具体事物都包含...
首先,论题一定是正确的,且不仅“指非指”是对的,而“非指非指”也是对的,故有庄子【齐物论】之“以指喻指之非指也,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且较“指非指”而言,“非指非指”则更高一筹。公孙龙所长,不出名实之辩,而天下未能与争。此篇《指物论》其本质亦为名实之辩。故物者,实也。指...
且看以证明文格式逐段解析人类第一篇证明文《指物论》。一、“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开篇即论点,明确要证明的是“物”与“指”的关系,以及“指”的特殊之处。二、“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这句是全篇赖以立论与推理的常识、前提、条件!我们将其单独成段!仅仅解读这句话很简单。但为说明中国文化...
名家代表作《公孙龙子》的第三篇《指物论》,文字简洁古奥如绕口令,大概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晦涩难懂的文本,古今中外有从训诂学、逻辑学、集合论、符号学、现象学、唯物唯心论等各种角度来诠释,但众说纷纭,其主旨迄今尚无定论。如今诠释文本已汗牛充栋,方式也已进化到天书般的程度,例如有篇论文是以集合论来解读,其...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 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
一、《指物论》的逻辑哲学思想分析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这是《指物论》通篇之主旨,是公孙龙子“指物”理论的高度浓缩和逻辑哲学思想的总纲。这一论断言约意丰,较好地解决了我国先秦名学家辩争的中心论题——名实关系问题,并展示了非拼音文字(表意文字)较突出的逻辑哲学特色。公孙龙子“指物”思想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