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甘川招讨司 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沿革 其地通过历史上形成的茶马互市和贡赐方式与内地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贡使进京初以每年一贡,给与勘合,於四川比号,从雅州(今雅安)入朝。成化(1465—1487)后3年一贡。所属官员按明廷土官袭替例承袭。职责 管理地方。
北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以郑戬为四路都招讨,置府于泾州,招讨使始专置官署。金朝始于西北路、西南路、东北路三处各置招讨司,每司设使一人,正三品,副招讨使二人,从四品,掌招怀降附、征讨叛离。其属有判官一人,从六品;勘事官一人,从七品; 知事一人,正八品; 知法二人,从八品。元朝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西南路招讨司属于西京诸司之一,控制西夏是其重要任务,这应是西夏建立之后的事情。北宋政权于960年代后周而立,西南路招讨司的防控对象从五代政权转变为北宋政权。 这种变化从辽圣宗析分的三十四部族中可见一斑。这些部族中除涅剌越兀部、斡突盌乌古部等分别保留或重置了部分镇戍黑山北部的室韦、乌古民户之外,...
二、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变迁:抚州-旧桓州-新桓州-抚州(?) 1、驻地由抚州迁至旧桓州原因 前人屡加引据下列两则记载均不能直接证明西北路招讨司驻地最初驻抚州。 其一,《金史·食货志》榷场条“国初于西北招讨司之燕子城、北羊城之间尝置之,以易北方牧畜...
肇州招讨司 肇州招讨司,官署名。金朝地方置,掌招抚、征讨等事。沿革 宣宗贞祐二年(1214)置于会宁府肇州。设使领司事,并兼本州事,秩正三品。参见“招讨司”。品级 宣宗贞祐二年设使领司事,并兼本州事,秩正三品。
天全六番招讨司,明代四川土司名。沿革 洪武六年(1373)十二月,合天全、六番二招讨司置。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初,以前土官高英、杨藏卜为正、副招讨。是年,高英遣子敬严等入朝贡方物,洪武帝赐以文绮、龙衣等。二十一年(1388),高敬严袭职,偕杨藏卜奏请简土民为兵,以守御边境,诏许之。敬严遂招选其...
是明朝在西南地区和中南半岛的重要管辖架构,其范围广泛,涵盖云南及周边国家的部分领土。综上所述,安抚司、招讨司和长官司等机构各司其职,共同维护了中国古代地方的稳定与秩序,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元的行政管理体系。这些制度的演变与实施,不仅体现了历代王朝的治理智慧,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招讨司: 招讨使一人,从五品;副招讨一人,正六品。其属:吏目一人,从九品。 长官司: 长官一人,正六品;副长官一人,从七品。其属:吏目一人,未入流。 蛮夷长官司: 长官、副长官各一人,品同上。又有蛮夷官、苗民官及千夫长、副千夫长等官。军民府、土州、土县,设官如府州县。清代又有指挥使、土游击、土都司...
历史知识> 天全六番招讨司 土司名。明洪武六年(1373)并元代六番招讨司(原碉门宣抚司改置),天全招讨司(碉门宣抚司分置,司治今四川天全县始阳镇)而成,隶四川都司,以高英为招讨使。三十一年招讨使高敬严练马卒千人,教以战阵,求守边境,遂更此司为武职。其地产茶,年办乌茶五万斤,宣德五年(1430)改办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