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讨使,是中国古代官名。置于唐贞元年间。后遇战时临时设置,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宋不常置,掌镇压人民起义及招降讨叛,军中急事不及奏报,可便宜行事。辽北面边防官与金沿边诸路亦常设招讨司,长官为招讨使,掌统治沿边各族。元亦常于边陲地区置招讨司,长官为招讨使。明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招讨使官衔,始于唐贞元年间,不是常设职务,遇有战争,无论对外,镇压叛乱,还是起义暴动时,临时加招讨使衔,战争结束自动取消。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五代,两宋时期,沿袭唐制。辽,金,元代,招讨使转为常官,于边境设置招讨司,长官称招讨使。明代,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招...
历史官职> 招讨使 官名。宋朝一路至数路地区之统兵官,掌招抚讨伐事务,不常置。辽、金、元三朝为军事行政机构招讨司之长官。辽招讨使负责统领编入军籍之俘降军兵,金招讨使掌招抚征讨及接受贡纳、颁给赏赐等事,元招讨使掌招抚征讨事。明朝沿元旧称,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仅四川设一员,从五品。乃土官...
机构名。清代武职土司之一。清初沿元明旧制,于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文武职土司制度,由当地部族首领世袭土司职官。其武职土司计有指挥使司、宣慰使司、宣抚使司、安抚使司、招讨使司及长官司六种。其中招讨使司之土官又分招讨使及招讨副使两个等级,各有所辖土民土兵,并受地方督抚或办事大臣统辖。参见“土官”、...
历史民族史> 招讨使 官名。唐代始置,称军事招讨使,掌招抚讨伐事务,兵罢即废。五代设有行营南面招讨使、北面招讨使、都招讨使等。宋代多以文武大臣兼任,不常设置。辽、金沿边诸路常设有招讨司,以边区部族兵长官充任招讨使。元代多置于朵甘思(青海)、吐蕃(西藏)等边要地,秩正三品。明代多设于西南少数民族...
招讨使 掌收招讨杀盗贼之事,不常置。建炎四年,以检校少保、定江昭庆军节度使张俊充江南路招讨使,定位在宣抚使之下、制置使之上,著为定制。军中急速事宜,待报不及,许以便宜行事。差随军转运使一员、参议官一员、干办官三员、随军干办官四员、书写机宜文字一员,并听奏辟。绍兴五年,岳飞为湖北、襄阳招...
辽、金于沿边诸路常设有招讨司,用边区部族兵长官为招讨使。元代于吐蕃(西藏)、朵甘思(青海)等处也常设有招讨使司。明代专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武职土官。《宋史.职官志七》:“招讨使.掌收招讨杀盗贼之事,不常置。建炎四年,以检校少保、定江昭庆军节度使张俊充江南路招讨使,定位...
《开卷有益,一分钟知识库》,每天分享一个小知识,中华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系列作品!, 视频播放量 0、弹幕量 0、点赞数 0、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0、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天马书院, 作者简介 深度沉浸,相关视频:泰国总理佩通坦私下也很接地气呀,ps:问一下,和中国韵味的
不过,《射》中铁木真似乎是在1199年后才被封为“大金北强招讨使”…时序上似乎不太对….而且这个“大金北强招讨使”的名称,似乎也难以考证。要知道金人和蒙古人也不是用汉语,实际上的名称也根本是汉人自己翻译过来吧!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铁木真在成为成吉思汗以先,的确臣服于金人之下当过招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