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拓跋部与秃发部的关系: 《晋书·卷一百二十六·载记第二十六·秃发乌孤》 :秃发乌孤,河西鲜卑人也。其先与后魏同出。八世祖匹孤率其部自塞北迁于河西,其地东至麦田、牵屯,西至湿罗,南至浇河,北接大漠。匹孤卒,子寿阗立。初,寿阗之在孕,母胡掖氏因寝而产于被中,鲜卑谓被为“秃发”,因而氏焉。
从政治目的上来看,拓跋氏确实需要有这样一群拥有“草原文化认同感”的人帮助他们巩固政权。但是,政治“需求”并不等于文化“认同”。对于鲜卑统治者来说,政治利益高于一切。逯耀东先生在书中提到,许多中原士族大臣活的“战战兢兢”,只要稍有疏忽便“废还家”,由此可见,拓跋氏族对中原士族臣子提出了“完人”的...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享国一百四十八年。拓跋氏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唐朝末年,党项平夏部酋长拓跋思恭因参加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赐李姓,据有今陕北一带地区,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
后魏,又称拓跋魏或元魏,是一个在中国北方崛起的王朝。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前秦四分五裂之际,重建代国,定都盛乐,标志着后魏的诞生。拓跋珪是后魏的建立者,他在前秦时期便展现出杰出的才能和胆识。当时,前秦四分五裂,北方陷入混乱,拓跋珪趁机在牛川自称代王,开始了他的复兴之路。他不仅能够把握历史机遇...
毫无意义的分法,你可以叫北魏为元魏、拓跋魏、后魏(曹魏为前魏),但你把北魏人为分成两段再分别...
北魏(386年—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传12帝。诚然,北魏是南北朝时期非常强大的王朝。不过,北魏的皇帝却大多没有好的下场。特别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更是被自己的儿子弑杀。 一 具体来说,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
拓跋鲜卑经过“九阻八难”的艰辛,在这里安营扎寨、牧马扬鞭,在这里养精蓄锐、发展壮大,在这里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然后又从这里整装出发、问鼎中原,应该说,敕勒川是拓跋魏的发家之地、龙兴之地。北魏帝王们对这块土地给予的恩泽自然是感激的,以至他们迁都平城以后的几任帝王,当然也包括那位迁都洛阳以后以改革而得到...
北朝的河阴之变和南朝的侯景之乱,发生时间仅仅相隔20年,可以说是同一时期的重大政治军事事变。这两次事变共同的影响在于导致了宇文氏的崛起,河阴之变中,拓跋鲜卑被削弱,走向灭亡,导致了宇文泰的崛起,20年后南朝的侯景之乱再次让宇文氏的西魏、北周变成西方强国,最终,由北周而来的隋朝完成了统一。
我就是觉得拓跋魏太多美女难分高下了,冠亚季都不知道定谁好,所以才想看看谁的人气最高。有点后悔没把拓跋珪爱妾万人列入候选人名单,这种艳冶型的应该比乙弗皇后那种端重型的更容易使男子一见之下头晕目眩,激起他们的自然感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量和审美效果� 3楼2007-11-15 00:41 回复 ...
最近看陈正祥的《草原帝国 拓跋魏王朝之兴衰》(后称《草原帝国》)深有感触。陈正祥(1922—2003)国际著名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祖籍浙江海宁。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1945年之后,留学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国,获地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台湾大学任教,并创办敷明产业地理研究所和“国际研究中国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