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两个人以上才能称之为“抬”顾名思义,“抬枪”“抬炮”就是指需两人或两人以上才能操作的武器。“抬枪”实际是一把放大的火枪,结构与一般兵丁鸟枪相同,整枪尺寸多在2米左右,射程更远;“抬炮”与“抬枪”结构无异,只是重量更沉、口径更大、装药量更多、杀伤威力更强而已。以口径2厘米以下为枪,2...
抬枪 [ tái qiā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tái qiāng ] 旧式火器,枪筒较粗,发射时枪筒放在一个人的肩上,由另一个人点导火线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蛤蜊 表率 遨逰 节制 语辞 霸道 链锯 随同 薏米 英隽 ...
在国内战场,抬枪的表现还算合格,打打农民军之类差不多是够了。 抬枪的迷信 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火枪其实也不算少,但除了部分进口,还是以自造的火绳枪为主,抬枪也在其中。 清军面对的却是已经开始享受工业革命成果的英法等列强,同时期英军法军的步枪已经从...
抬枪说白了就是放大版的滑膛枪,清代抬枪多是火绳激发,口径在20mm左右,抬炮口径可达30mm。这玩意中西方都有,原因也基本一致——弥补火枪和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缺。简单来说就是有抬枪能在火枪未进入有效射程的时候先来上1-2轮,等距离近了,也能装填霰弹打出更有效的面杀伤。当然,这玩意很重,一个人扛不动,...
1895年12月7日,时任山东巡抚李秉衡启奏:山东机器局候补道潘廷祖研发出了一种新式抬枪,“其大端因乎毛瑟,兼有比利时之浑坚,哈乞开斯之利捷,释放可及四里之远,架毛瑟而上之,似为制敌利器”,命名为“坚利远”后膛抬枪,并将制成的抬枪送去二十杆,后膛枪弹四千颗一并送去军务处验收[10]。
而后来口径大了之后,对前面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所以后来又发明出了置于两脚架及三脚架上使用的抬枪。而到了道光时期,抬枪口径更大,一般有3米左右长的枪管,弹药为火硝击发药,初步具备了现代子弹的缩影。抬枪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很少被提及,但是在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却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第一...
部队刚进入战线,敌军就用抬枪(gingals)朝着他们猛烈开火,打伤了好几个人。这种兵器是一种重型长管...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抬枪”一直是清军大量装备的火器,尽管“抬枪”具有笨重,精确度不高等缺点,但是在当时清朝政府财力紧缩,工业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抬枪”是清政府最好的选择,能够在清军中得到大量装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一、“抬枪”的历史 “抬枪”最早出现在明朝,又被称为绝大鸟铳,九头鸟,是一种...
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这种枪威力大,据说能打穿数人,而且由于枪管比较粗较大不容易炸膛。在实战中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外在面对国内农民军时由于经常在山地作战,火炮等重型武器很难发挥作用,所以抬枪这种相对便携的武器成为了清军的主要装备。抬枪是清代一种重型鸟枪,长1丈左右,重30多斤。其结构与一般的兵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