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tái qiāng ] 旧式火器,枪筒较粗,发射时枪筒放在一个人的肩上,由另一个人点导火线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大抬杆炮 搭枪卡 清军十三响快枪 老式土枪 抬枪威力 火药铁砂枪 清朝抬枪的有效射程多远 后膛抬枪热搜...
“抬”两个人以上才能称之为“抬”顾名思义,“抬枪”“抬炮”就是指需两人或两人以上才能操作的武器。“抬枪”实际是一把放大的火枪,结构与一般兵丁鸟枪相同,整枪尺寸多在2米左右,射程更远;“抬炮”与“抬枪”结构无异,只是重量更沉、口径更大、装药量更多、杀伤威力更强而已。以口径2厘米以下为枪,2...
抬枪说白了就是放大版的滑膛枪,清代抬枪多是火绳激发,口径在20mm左右,抬炮口径可达30mm。这玩意中西方都有,原因也基本一致——弥补火枪和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缺。简单来说就是有抬枪能在火枪未进入有效射程的时候先来上1-2轮,等距离近了,也能装填霰弹打出更有效的面杀伤。当然,这玩意很重,一个人扛不动,...
抬枪(Jingall,Gingall,Wallgun)是晚清军队火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使用时需扛抬前行,射击时依托固定支架得名。重量十二三斤到三十余斤不等,较重的抬枪又称为抬炮,然而实际记载中抬枪和抬炮的定义并没有详细的区分。wallgun一词指的是16至18世纪在欧洲流行的大口径火枪,因体积和重量远比一般火枪大,只能...
大清的抬枪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造,比如从前膛改成后膛,用金属定装弹药代替了铅子黑火药的组合,但本质上并没有变化,还是一支大号的步枪。 在太平军的集团冲锋下,抬枪的散弹还颇有用武之地,列强军队则早已淘汰了扎堆送人头的落后战术,面对拉长的散兵线,抬枪聊胜于无,反而目标巨大。它早已无法胜任原来的战场定位。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抬枪”一直是清军大量装备的火器,尽管“抬枪”具有笨重,精确度不高等缺点,但是在当时清朝政府财力紧缩,工业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抬枪”是清政府最好的选择,能够在清军中得到大量装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一、“抬枪”的历史 “抬枪”最早出现在明朝,又被称为绝大鸟铳,九头鸟,是一种...
一般来说,抬枪枪长250到330厘米不等,枪重则是6、7至16、17公斤不等,弹重225克,枪机采用火绳点火...
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这种枪威力大,据说能打穿数人,而且由于枪管比较粗较大不容易炸膛。在实战中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外在面对国内农民军时由于经常在山地作战,火炮等重型武器很难发挥作用,所以抬枪这种相对便携的武器成为了清军的主要装备。抬枪是清代一种重型鸟枪,长1丈左右,重30多斤。其结构与一般的兵丁...
但是实际上,这抬枪其实是有两种的:一种是老式的前膛抬枪,需要从枪口装填火帽、火药、子弹,装填缓慢而且闭气不佳,无疑是非常落后的武器。而另一种是后膛抬枪,是清末各机器局把雷明顿枪、施耐德枪、毛瑟枪等比例放大制成的。比如在1895年12月7日,山东巡抚李秉衡奏报:山东机器局制成坚利远后膛抬枪,大端因之...
这种情况下,大明军队就发明出了一种折中的办法,一种既方便携带,又能够有不错射程的武器,那便是抬枪。抬枪在操作的时候,往往需要两到五个人负责操作抬枪,抬枪的大小也从1.8寸到5寸都有,说实话,抬枪,就是一种放大版的单兵步枪。其实抬枪在最开始出来的时候,却是也是发挥过不错效果的,抬枪是一种中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