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因成名作《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戴望舒和虹口颇有缘分,他曾受邀和震旦同学刘吶鸥同住在虹口江湾路一幢3楼小洋房里,和刘呐鸥、施蛰存一起在四川北路海宁路口的公益坊开“水沫书店”。戴望舒喜欢午后三点到...
偏偏这施绛年是个不为浪漫所动的女人,虽然比戴望舒还小五岁,可她早已深谙牛奶面包比花前月下更重要的道理。为了博得施绛年的垂爱,戴望舒更加疯狂的创作,一首接着一首,一封又一封,然而寄出去的情诗,施绛年依然不为所动。西子湖畔,戴望舒炽热的眼神,热烈的爱早已溢出,单膝跪地,不顾众人的眼光,只为求得...
婚变,这之间对于戴望舒的性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并引《不寐》一诗为证,进而认为这场无结果的情爱改变了戴望舒的婚恋观,甚至在他心灵深处留下女人不可信的心理障碍,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他个人生活的终生不幸。
戴望舒:因样貌自卑一生,遭3个女人移情别恋,45岁用药过量致死 1928年的一个阴雨天,戴望舒站在一条古老而寂寥的雨巷里,撑着一把油纸伞。他年方23,一个年轻而富有激情的诗人,他的心里住着一个幽静而忧愁的梦中姑娘,她如同一枝丁香,芬芳而神秘。这位丁香姑娘,她的名字叫施绛年,是施蛰存这位著名文学家的妹妹...
《雨巷》,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戴望舒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1950年卒于北京,享年45岁。英年早逝的他,能在文学史上留下盛名,与其风格独特的诗作分不开。《雨巷》这首诗,传承了中国古典诗词含蓄蕴藉的风格,运用象征性的抒情手法,勾勒了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意境。不独如此,这首诗还大量运用...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出生于大塔儿巷11号。父亲戴立诚祖籍南京,银行高级职员。母亲卓佩芝浙江塘栖人,出身书香门第,是小望舒的启蒙老师。望舒天资聪颖,好学上进,不幸的是,年幼患天花,留下一脸瘢痕,经常被小伙伴讥笑,因此性格内向,敏感,甚至自卑。1913年,戴望舒入杭州鹾武小学读书,从此与书结下不解之缘...
戴望舒出生在浙江杭州,家境优越,却因为小时候脸上长天花留下了麻子而自卑,当同龄的孩子在打闹在嬉笑时,性格敏感内向的他在安静地看书,无论是古典小说,还是外国童话,都看得津津有味。戴望舒给自己构筑了一个文学的世界,书本就是他最好的朋友。1927年,22岁的戴望舒发表了《雨巷》一诗,轰动了文坛。“撑着油...
16年后,适逢戴望舒逝世70年,北塔重新提笔,为旧传做了百余处增添修改,耗时一年,重新打磨出一本《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以下简称《戴望舒传》)。北塔在序言里说,自己经过16年的沉淀,对戴望舒的性格、心态、思想和诗风有了更深入的感受和认识,因此这次修订不止是文字和史实的完善,也加入了他自己的一些...
戴望舒,生于1905年11月5日,死于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主要作品有:《债》、《卖艺童子》、《母爱》、《雨巷》等。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