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派名词解释 刘向 “战国策派”,亦谓之“战国派”,乃抗战期间于国统区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陈铨等人为中心的文化流派。1940年,此流派在昆明创办了《战国策》半月刊,翌年又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发表一些推崇尼采“超人哲学”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言论,故而得此名。 “战国策派”对传统文...
战国策派是指参与战国策略制定和实施的人,他们大多是各国的宰相、相国、军事将领等重要人物,通过制定和执行策略,努力提升各国的实力和地位。 战国策派的核心思想是实用主义,即以实际效果为导向,以达到各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他们不拘泥于礼教和传统观念,而是根据各国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战...
历史学·名词解释 576.战国策派, 视频播放量 42、弹幕量 0、点赞数 1、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0、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浮世千言,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历史学·名词解释 93.东南互保,历史学·名词解释 466.改订新约运动,历史学·名词解释 369.大沽口事件,历史学·名词
战国策派解释 战国策派是指在战国时期,由于政治职位没有固定的分配,有许多政治家试图去夺取王位,从而统治天下,由此产生了战国策派将领。其中有“秦策家”曹参,“赵家策家”张仪,“孙家政治家”孙膑,“韩家政治家”韩信等著名政治家。而这些策家们则为各国诸侯争夺政权提供了各自的“策略”,因而被称之为战国策派...
关于战国策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战国策派是抗战期间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陈铨为中心的文化流派。B、1940年,在昆明创办了《战国策》半月刊。C、战国策派曾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推崇尼采“超人哲学”D、战国策派在北京创办了戏剧社,主演战国时期
作为历史“韵脚”的“战国策派” ——战争、国竞与中国文明的更化 章永乐 《天府新论》 作者简介 章永乐,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宪法史、国际法史、思想史。 文章来源 本...
战国策派是指以战国策为代表的一派文学流派,其影响延续到了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是指从19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以其与当代社会、文化、思潮等紧密联系为特征。现代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古代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社会问题、人类困境等现实主题,并且常常采用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方式。 战国...
“战国策派”源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初,正当抗战期间,出现过很有特色的文化流派——战国策派。这是一个在史学革命尝试,文化重建构想中极富理论个性的学派。当时颇引时人关注。这一文化流派,因其流派的核心人物创办的《战国策》半月刊而得名,《战国策》半月刊,从1940年4月到1941年7月发行。它是...
战国策派是抗战期间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 、陈铨(都是留德出身)等人为中心,以1940年在昆明创办的半月刊《战国策》 杂志。以下为一些作品:[1] 林同济《战国时代的重演》[2]何永佶著,《为中国谋政治改进》商务印书馆印行,1945年8月重庆初版,1946年6月上海初版。“政治外在论”,原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