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派名词解释 刘向 “战国策派”,亦谓之“战国派”,乃抗战期间于国统区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陈铨等人为中心的文化流派。1940年,此流派在昆明创办了《战国策》半月刊,翌年又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发表一些推崇尼采“超人哲学”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言论,故而得此名。 “战国策派”对传统文...
战国策派是指参与战国策略制定和实施的人,他们大多是各国的宰相、相国、军事将领等重要人物,通过制定和执行策略,努力提升各国的实力和地位。 战国策派的核心思想是实用主义,即以实际效果为导向,以达到各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他们不拘泥于礼教和传统观念,而是根据各国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战...
战国策派解释 战国策派是指在战国时期,由于政治职位没有固定的分配,有许多政治家试图去夺取王位,从而统治天下,由此产生了战国策派将领。其中有“秦策家”曹参,“赵家策家”张仪,“孙家政治家”孙膑,“韩家政治家”韩信等著名政治家。而这些策家们则为各国诸侯争夺政权提供了各自的“策略”,因而被称之为战国策派...
[名词解释] 战国策派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2、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3、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国民党支持的文学派别)...
战国策派名词解释: 抗战时期产生的一个政治、文学流派。1940年成立于昆明。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何永佶、雷海宗等,他们奉行唯意志论,宣传尼采的超人哲学,散布一系列唯心主义历史观,为政权的消极抗战、积极政策服务,带有鲜明的思想的印记。他们的观点,曾遭到、欧阳凡海等人的严肃批判。1940年4月,出版了《战国策》...
战国策派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名词解释 答案:战国策派也称战国派,是出现于抗战中期国统区的一个思想文化和文学流派,得名于他们编的《战国策》和《战国》刊物。主要成员为陈... AI智答
战国策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战国策是一种古代中国文献体裁,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一种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策略和智慧的文学形式。战国策派是指以战国策为代表的一派文学流派,其影响延续到了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是指从19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以其与当代社会、文化、...
文协名词解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 战国策派:又称“战国派”。是抗战期间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陈铨(都是留德出身)等人为中心的文化流派。 七月诗派:文学流派。形成于抗日战争初期。其成员多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上发表诗作,故名。作品多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现实生活,诗体自由奔放,充满激情,在...
历史学·名词解释 576.战国策派, 视频播放量 42、弹幕量 0、点赞数 1、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0、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浮世千言,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历史学·名词解释 93.东南互保,历史学·名词解释 466.改订新约运动,历史学·名词解释 369.大沽口事件,历史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