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常见于成年人,其症状包括疲劳、乏力、体重下降、盗汗、发热、脾脏肿大、腹部不适等,诊断方法有血液检查、骨髓检查、基因检测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放疗、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染和受伤,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有害物...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发病原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仍未明确,但认为费城染色体与该病密切相关,大约有90至95%的病人出现费城...
慢粒性白血病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异常、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化学制剂等原因引起,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用药治疗。 一、病因 1.染色体异常 若患者在胚胎时期存在染色体结合异常,导致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受干扰、细胞过度增殖、细胞凋亡受抑制时,通常会引起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 ...
1.慢粒性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慢粒性白血病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多因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血象异常或脾肿大而确诊。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症状。 由于脾肿大而感左上腹坠胀、食后饱胀等症状。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临床上很少见的一种血液病,其临床表现、生存期、血常规检查具有多样性。1疾病简介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CMML)是一种慢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率约为1~2/100 000/年,多数在60岁以后发病,男女发病比例约1.5~3: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起病较缓慢,以脾脏明显增大,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为特征,由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临床上可以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治疗上,主要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如络氨酸激酶抑制剂、还有干扰素治疗,其他药物治疗有羟基脲治疗,还有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最主要的是异基因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它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根治性的治疗方法。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不增多。NAP反应强阳性。细胞中Ph染色体阴性。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量大多正常。4.骨髓纤维化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脾大显著,血象中白细胞增多,并出现幼粒细胞等,可与慢粒白血病混淆。但骨髓纤维化外周血白细胞数一般比慢粒白血病少,多不超过30×109/L,且波动不大。NAP阳性。此外,幼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慢性期、加速期和急性期。 1. 慢性期:这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阶段,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很轻。这个阶段可以持续多年,病情发展较慢。目前通过治疗,使大部分患者都处于慢性期,这样才有机会使患者长期生存。 2. 加速期:在这个阶段,病情开始加速发展,病人可能会出现疲...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有精神状态异常,比如精神状态差、精神萎靡等,也可能会引起食欲减退、身体乏力、体重逐渐减轻等症状,甚至可能会导致身体发热、贫血、白细胞偏高等症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般是频繁接触染发剂、电离辐射、细胞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等导致的,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能会引起脾脏肿大、面色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