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二首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考查知识点:诗词默写诗词作者简介、重点词语与译文:作者: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
李绅幼年失怙,青年交游,壮年入仕,晚年拜相,早年由母亲卢氏教以经义,应当说,李绅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从他写的两首《悯农》诗来看,无法联想到他踏上仕途后,竟然变了一个没有血性的人。可能只能是这样的解释:也许是因为见多了穷苦,思想发生了扭曲吧?同时也和他的经历有关李绅步入官场后,只知道花天酒地,...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
赏析: 这是李绅《悯农》诗中的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然而,诗人的本意并不是要赞美农民的劳动,这样层层递进...
悯农的作者叫作李绅,是唐朝中晚期的一个读书人,他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自己年轻时候,这个时候的李绅在科举考试上面还没有出人头地,也只是一个白身,他的家庭还不算是很富裕,只能说勉强支持他参加科举考试,支持他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那个时候的李绅身上怀揣着...
李绅悯农翻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三》(一般认为李绅仅写有两首《悯农》,这里为了满足创作要求创作一首衍生的悯农诗) 原文: 田家少闲月,终年事农桑。 朝起披星去,暮归戴月忙。 官税无休日,所得充饥肠。 若逢灾荒岁,饿死有谁伤。 一、衍生注释: 1. “农桑”:耕种和养蚕,泛指农事。 2. “官税”:封建时期农民需要向官府缴纳的...
《悯农二首》这组诗写成的年代,据专家推测大概是在诗人26、7岁的青年时期。近年有不少这样的言论:写“锄禾日当午”的李绅竟是大贪官?李绅家一天就要杀300只鸡,只为了吃鸡舌头。李绅就是那个“司空见惯”的人。李绅施政暴虐,老百姓纷纷逃离。总而言之,就是说李绅是个丢了“初心”的人,当官后变“坏”了...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得来的呀?李绅——汉族,今属安徽人,长于江苏,字公垂。唐元和元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