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戒 [ xìng ji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ìng jiè ] 道共戒又名性戒,不共外道、凡夫,实乃佛弟子实证三乘菩提之道所成,见道、修道后转依于所证而摄心为戒,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与道相应,故自然不犯戒,但以摄心住于正道为戒,是名持道共戒者,有别于凡夫未证者需要依...
性戒的意思性戒[xìng jiè] 1. 盖除杀、盗、淫、妄等四波罗夷外,其他诸戒皆属遮戒,准此,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所说四重四十二戒、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所说六重二十八轻戒、梵网经卷下所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等,皆依性戒、遮戒而分轻重,惟法藏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四则谓,梵网四十八轻戒中亦有性戒...
性戒,是一种针对本质罪恶行为的禁戒。这类戒律从犯罪的果报而言,属于根本性的罪恶,例如五戒中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四波罗夷,这些行为不需佛陀制定戒律,也不论在家或出家,不论是否受戒,若犯之,未来必定受报。因其自性就是罪行,是业报之正因,是社会普遍承认的罪恶,并有法规制止,故称...
简单讲,所谓性戒,意思就是指这件事的性质本身就是错误的,就是不被允许的,举个例子,比如偷盗,偷盗就属于性罪,因为偷盗本身就是不对的,这偷盗的性质就是一种不应该的行为,不单是佛不允许,就是国家法律也不允许,这就是性罪。遮戒 遮,制止之意。指对轻罪之禁戒。又作息世讥嫌戒、新戒...
性戒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二戒之一。如杀盗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性戒。更多:https://www.bmcx.com/ 接口调用|联系我们
五戒中的前四戒就属于性戒范畴。所谓遮戒,是由佛陀亲自制定、只有佛教徒(即受了戒的人)才遵行的戒律。 五戒中的“不饮酒”戒,就属于“遮戒”范畴。 前四条性戒,是针对人本身的有情之境所订;后一条遮戒“不饮酒”,是针对无情之境所订。 “性戒”自然是佛法和世间法都不得违犯的戒条,而“遮戒”虽说只是...
性戒 词语性戒 拼音xìng jiè 基本词义 道共戒又名性戒,不共外道、凡夫,实乃佛弟子实证三乘菩提之道所成,见道、修道后转依于所证而摄心为戒,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与道相应,故自然不犯戒,但以摄心住于正道为戒,是名持道共戒者,有别于凡夫未证者需要依于戒相而摄心持守。
又作性罪戒、性重戒、主戒、旧戒。与「遮戒」相对。此类戒律从犯罪之果报而言,属于本质之罪恶行为,如五戒中之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四波罗夷,不待佛之制戒,亦不论在家、出家与受戒、不受戒,若犯之,未来必定受报;因其自性就是罪行,为业报之正因,系社会普遍承认之罪恶,并有法规制止之...
性戒与遮戒 五戒中,前四条是性戒,即杀生等四种事情,本性即是一种恶法,不管受不受戒,谁作了都是恶性的罪行,于此恶性行守护不作,故是性戒。 最后一条属于遮戒,就是在饮酒的本性上说,不是恶行,本性非罪,故饮酒不是性罪,但饮酒乱性,开不善之门,是生罪之因,可以...
性戒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居士著 二戒之一。如杀、盗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性戒。 更多:https://www.bmcx.com/ 接口调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