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论的意思 xìngshànlùn 性善论 性善论拼音:xìng shàn lùn 性善论注音:ㄒ一ㄥˋㄕㄢˋㄌㄨㄣˋ 性善论五行:金金火 性善论含义解释 ⒈ 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性论。与“性恶论”相对。由孟子首先提出。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人的仁义礼智等品德是天生固有的,封建伦理道德是天赋给人的本性。人的为恶是...
性善论认为人性是可以被教育、培养和改变的,人可以通过自我修养、良好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和人格水平。而性恶论则认为人性是固定的,天生如此,不可能通过外界因素的影响来改变人的本性。道德教育的不同 性善论认为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要引导人们去发掘和实践自己的天性,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善良...
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即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无善恶论等学说,而将其整合到一起即完整了,四种学说终极目标全是促进和谐,人性在自然属性中本无善恶,犹如白纸;人性在社会属性中逐渐形成善恶一体两面,性善论乃人性优点,性恶论乃人性...
“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性善论”——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
孟子以“仁,人心也”的论断开辟了以“心仁”来论“性善”的路子,使儒家的人性学说进入一个新阶段。战国末年的荀子则一反孟子的观点,断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也。”(《荀子·性恶》)荀子批评孟子性善说是:“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同上)而荀子所言的性恶则是指对人生...
解开孟子性善之谜 要真正理解孟子性善论,就应回到孟子的内在理路,以孟解孟,用孟子自己的思路来理解孟子性善论。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到,孟子在人性论问题上,不仅观点与以往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其论性方式对以往也是一种超越。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弟子公都子列举了孟子之前三种不同的人性主张,分别是...
从字面来看,“性善论”和“性恶论”似乎有矛盾的地方,实际上,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甚至还有许多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其一,孟子和荀子都认为人的本性在本质上没有多少区别,都可以在后天改变。其二,不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最终都以儒家的“仁”作为终极追求,都可以把学习当作实践...
孟子的“性善论”长期以来被误解,说这是“人治”的理论基础,所以中国文化无法发展出“法治”,而信基督教“原罪”和“性恶论”的“西方”,不相信人性可靠,所以发展出用法律约束人性恶的“法治社会”。《孟子·告子上》说“人性之善也,犹...
民不能尽心,但仍有善性,在好的社会环境下易于教化,乐于向善,这是政治治理意义的“民性”之善,与德性修养意义的“尽心”之善不同,二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性善论与“尽心”责任 孟子论性善,与一种道德责任意识有关,严格地说是对自己的道德责任,然后推己及人,扩充为对他人、社会的道德责任。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