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祖问“那是什么”时,百丈怀海当然可以回答“那是野鸭子”;当马祖再问“去哪里了”的时候,他就会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来应对了。因为,第二问是“违反常规逻辑”的,百丈怀海如果开悟了,不但知道这是师父在有意勘验自己,而且还能把自己的答案灵活地呈现给师父。对于师父问的“去哪里了”,他可以直说:“就在...
百丈怀海禅师(720年或749年-814年),本姓王,俗名木尊,福州长乐县人,原籍太原。因远祖在西晋怀帝永嘉战乱时移居福州,故怀海禅师出生于此地。他自幼喜好游访寺院,后成为马祖道一的法嗣,并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今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 二、生平事迹 出家与求学:怀海禅师早年从西山(广东潮安)慧...
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乡绅甘贞在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大雄山(又名百丈山)建庵,闻听小雄山普化院的怀海学养深厚,禅法精湛,于是将怀海迎入所建庵中,并将庵改名为百丈寺。自此,怀海便在此自立禅院,率众修持,影响渐长,终成气候,并终老于此,世称百丈怀海禅师。怀海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
百丈怀海禅师在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入大涅槃,谥号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身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百丈怀海禅师虽离开我们1200多年了,但是他生前所创立的农禅并重的丛林生活制度《百丈清规》,对中国禅宗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巍巍道风永...
禅宗史上有著名的“野狐禅”公案,源自百丈怀海禅师用“一转语”,使人脱野狐身的典故。据《五灯会元》卷三记载,百丈和尚每次上堂说法的时候,总有一位老人常跟随大众听法,众人离开,老人亦离开。忽然有一天众人都退下了,唯独老人还留在堂上,怀海禅师于是问:“面前站立的是什么人?”老人答道:“我不是人...
百丈怀海禅师,祖籍太原,俗家姓王,祖上因为西晋永嘉之乱,长途迁徙于福建定居,所以后来怀海禅师出生于福州长乐县(今长乐区)。至于怀海禅师的出生年月,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7年)十月三日,曾经参学于怀海禅师时任户部郎中、知制诰的陈诩,受怀海禅师弟子的托请,为怀海禅师撰写了《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
正月十七 百丈怀海禅师圆寂纪念日 魏魏大雄峰,全是黄金铸。 一喝三日聋,牙爪从兹露。 拨转野狐禅,分付下堂句。 引出赤须胡,圣贤俱罔措。 百丈怀海禅师,俗姓王,福州长乐人。幼年出家,初依潮阳西山慧照和尚,后依衡山法朗和尚受具足戒。往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读藏经多年,具备了深厚的佛学知识。
百丈怀海禅师(749年-814年)本姓王,俗名木尊,福州长乐县人,原籍太原,远祖因西晋怀帝永嘉战乱,移居到福州,是马祖道一的法嗣,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唐中叶后,由于旧教规和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于是怀海便大胆进行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
怀海禅师道:“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忻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怀海禅师的这段开示,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实在有醍醐灌顶之功效啊。不论是普通的善男信女,还是那些参禅悟道之人,他们进入佛家的大门,...
发生在怀海禅师身上的最出名的当属这野狐禅。据说,在迦叶佛时期,有一只野狐在深山修行,突然有人问野狐:“大修人还落因果否?"野狐答:“不落因果。”由于这个野狐又修行了500年不得解脱。有一次怀海在讲法,突然有一个老人跟随大众听禅师讲法,讲法完以后老人没有离开,让大师替他解惑,告诉了大师事情的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