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念佛三昧是诸三昧中最殊胜的,这段文句所展示的念佛三昧,倾重于自性佛,着重自力修证,然后以禅观证悟,如此,便避免了渺茫无主,蹈虚履空的窠臼。可见,慧远大师以净宗经典为依据,使他的念佛思想获得了正确的基石,内蕴净宗实质内涵,从而使他的念佛三昧达到了纯正而如法的境地。
《念佛三昧:迅速汇集诸佛功德的法门》是2009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洪启嵩。内容简介 念佛法门,源起于古代的修道者,独自在远离人烟的林间修行日寸,佛陀即教以忆念佛身巍巍光明,使其生起信念,身心安稳。念佛三昧法门,从忆念佛身,进而思惟佛身的内在意义,念佛的大慈、大悲、大智、大力等法身功德,乃至...
(一)大势至菩萨修学念佛三昧的因缘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大势至法王子”就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是什么意思?据《观无量寿经》,因为这位菩萨能够以他的大智慧来救济众...
念佛的人能够得,念佛三昧这是肯定的,一定要有信心,得念佛三昧的人,都是上品位往生。这个念佛法门很高,和禅宗、密宗都是平等的。 念佛修行可深可浅,浅就是善心念佛,用一句佛号来消自己的业障,来改善自己现前的环境和未来的命运。一心不乱的念,这就下功夫了 ,用这句佛号消除所有的妄念,修到佛号也放下的时候,...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嗔;有能除嗔,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 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
若有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念佛三昧,如是修者名报佛恩。思惟是者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当满足彼诸佛法,乃至能为一切众生作大依止,亦令成就无上种智故。不空见,斯诸菩萨摩诃萨有大智故乃能思惟,非彼声闻、辟支佛人得观察也。不空见,若人于此念佛三昧,或时亲近思惟修习,若受持、若读诵、若书写...
念佛三昧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净土五经之一,净土五经就是净土三经再加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及《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 大势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两大胁侍菩萨之一,另一位是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将来要继承阿弥陀佛成佛,因此阿弥陀佛以观世音菩萨为第一位大弟子,而大势至菩萨...
因行念佛三昧,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反之,一心称念佛名,即为称名念佛。 果成 果成念佛三昧,指上记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因行念佛三昧为‘修’,果成念佛三昧为‘发得’。观无量寿佛经(大一二·三四三中):‘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中略)其光相好及与...
小编我觉得,忆佛是受持佛法的意思,而念佛是觉悟经义的意思。“念佛”表达的是向佛看齐的意思。怎么向佛看齐呢?经义通达,觉悟无碍。也只有让自己向佛看齐,努力做到经义通达、觉悟无碍,才能真正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吧。“经义通达、觉悟无碍”才是“念佛三昧”的境界。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