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应行 摘自:佛学大词典 指一切之心所法。心所法与心王同时起作用,故称心(王)相应;以其系有为法,故称行。[尊婆须蜜集论卷一]更多:https://www.bmcx.com/
心相应行 摘自: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居士著 心所有法的异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分为六位,它与心王相应俱起,从属于心,故曰心相应行。称为行者,以其是有为法,变动不居,故曰行。 更多:https://www.bmcx.com/
五蕴,这个概念涵盖了人的身心,包括身体、感受、思想、行为和状态等。具体来说,行为与内心相应的是心相应行,也就是自己的意识在做主支配的行为。而行为与内心不相应的是心不相应行,即自己的意识不能做主的行为。🌿 武夷山的生物多样性武夷山不仅在现当代,而且在亿万年的地质历史中,都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
指一切之心所法。心所法与心王同时起作用,故称心(王)相应;以其系有为法,故称行。〔尊婆须蜜集论卷一〕 p1405
其全义名称,应该是非色非心不相应行,这样就可以简别非四聚法:非色简别色,非心简别心王,不相应简别心所,行简别无为。总的来说,即“得”等二十四法,是于色、心、心所三种的分位上假立,不与心王相应,是行蕴所摄的假法,故名心不相应行。 又不相应,即不相似义,“得”等不相似于色有质碍,不相似于心有...
○行蕴中的心不相应行 不定心所后,是心不相应行法。与之前讲到的色法、心法、心所法等种子所生的实法不同,心不相应行法是依心王、心所、色法不同状态、阶段的分位假立之法。 从唯识的观点来看,心不相应行法为“假法”。《大乘广五蕴论》列举了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命根、众同分、生、老、...
如前所说,「行蕴」有两种:一、心相应行 法,二、心不相应行法;此二皆是行蕴所摄。心相应行法以具有上列的四条件,故与心王相 应,而称为「心相应行」;而第四位的法,虽也是行蕴所摄,但这些「心行」因不具备与心 王相应的「同时、同依、同缘、同自证分」四条件,故称为「心不相应行法」。
心不相应行云何心不相应行?谓依色、心、心法分位,但假建立,不可施设决定异性及不异性。彼复云何?谓得、无想等至、灭尽等至、无想所有、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如是等类...
320:丁二 别释 戊一 心相应行 己一 释心所名义 02024-09 321:己二 明六位差别 庚一 总辨差别 辛一 列名 02024-09 322:辛二 配属 02024-09 323:庚二 别明体性 辛一 明遍行 壬一 明触 02024-09 324:壬二 明作意心所 02024-09 325:壬三 明思心所 02024-09 326:辛二 别境五 壬一 明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