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 近年来,国内外对心房颤动(房颤)全程管理的临床实践在不断优化,基础研究也在不断深化,管理理念的升华驱动着新技术、新策略、新认知不断问世。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
《房颤: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是我国权威的指南性文件,自首次颁布以来历经数次更新,对房颤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房颤: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是对2018版进行的更新,一些新的治疗理念和策略、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在指南中得到体现。本文主要介...
我国还有很多房颤患者未得到非常恰当的治疗,因为房颤知晓率以及新技术、新理念指导下的治疗等都未达到最好状态。中国《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与治疗建议(2021)》纳入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有些内容较国外指南更有创新性,让更多医生和医务人员在房颤患者日常管理方面,甚至患者和患者家属在患者教育方面都有了一个指导性的...
在此基础上,CSPE、CSA 和中国房颤中心联盟(Atrial Fibrillation Center Union of Chi-na,AFCUC)组织了国内 64 位专家在消化、吸收上述文献内涵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升华、重构,形成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现予发表,以供读者在房颤全程管理、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参考。二、 ...
新近研究证实导管消融作为症状性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安全有效,为导管消融作为阵发性房颤一线治疗提供了依据。 ” ——2021年中国共识1 证据回顾 在既往中外指南/专家共识中,导管消融一般作为AAD治疗无效后的节律控制策略2,3。2021年中国专家共识结合临床试验证据和实践经验,直接将导管消融列为Ⅰ类推荐的一线节律控制措...
2022年2月,我国《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以下简称新建议)正式发布,引发心血管领域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心关注》特别邀请该建议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艳敏教授接受专访,讲述新建议制定的体会、相对2018版建议的主要更新、房颤抗凝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享了面对具体房颤患者时抗凝...
中国《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1新鲜出炉,在参考既往中外指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吸纳了重磅临床证据,对于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适应证推荐更加积极!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适应证一览:2021年 vs 2018年1,2 注:复发的主要预测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直径、心房基质情况(需MRI 评估)、肾功能等...
2021 版指南新增 房颤筛查章节,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建议: ✓在≥65 岁人群中通过检测脉搏或心电图,进行机会性房颤筛查(Ⅰ,B); ✓ 定期进行起搏器和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的程控随访 ,以发现心房高频事件(Ⅰ,B); ✓单导联机会性筛查发现房颤心电图必须持续时间≥30 s 方可确诊(Ⅰ,B); ...
杨艳敏教授:在新建议制定过程中,我们召开了多次沟通会,可以说逐字逐句对每个细节都进行了仔细研讨,对有潜在争议的问题,我们精益求精地追寻每一个循证证据,讨论达成共识,斟酌给出每一条治疗建议。我在该建议更新中主要负责抗凝药物治疗的章节。抗凝毕竟是发展中的领域,尽管抗凝药物尤其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上市已有十几...
心房由于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进而导致泵血功能下降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可致心室律(率)极不规则。因此,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2021/4/27 3 心房颤动的临床分类 名称首诊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 临床特点 发作特点 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