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法门是佛教中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强调通过修心来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界。 一、心地法门的起源与含义 心地法门最早见于鸠摩罗什译《梵网经》的“心地品”内,后来为华严宗大量引用。在《梵网经》中,卢舍那佛说明“修心地”即是一种究竟的修行。心地法门的核心思想是“心即是佛”,认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通过修...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尔时毗卢遮那佛。在莲华藏世界。与百千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说心地尸罗净行品教菩萨法证菩提道。尔时千百亿释迦。异口同音白言。法身世尊。一切众生。虽得心地法门。而不能专精修学。设有暂时存念。便即放舍。纵逸身心。恣行不善。或有思惟。我得诸佛深妙法门。
This is the learning of wisdom, this is the Dharma of the mind, this is the subtlety of the Dharma. Therefore, a person should always grasp their own arousal, not separate, not persistent, and all things in one body, beyond all things. 这...
这是元音老人讲述的一个法门,当然法门八万四千,不以此为准,只是有对治自己的地方可以吸取学习。 【心地法门】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
心地法门,心地用功 佛祖开示,知识教化,种种言说,无量比喻,皆是令诸大众,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然而,迷人不向心地上领悟,不向心地上用功,反而向外追求。结果,背道而驰,枉费工夫。仁知大师云:“智者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千百年来,行人苦修数十年,走错路头,不得究竟者,关系在此一点。这一点是修行人...
这个心地法门,它指的是讲本性上的事情,但是因为这里有的,只有十一、二岁、十三岁,讲本性上的事情他没办法了解,你叫他不吵不闹就已经不错了,你跟他讲实相的道理,他完全听不懂,所以我们尽可能采取一种综合。在还没有讲课以前,我先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披袈裟的功德」。以前有一个老比丘,老法师他在...
其实这就是心地法门,这就是真血脉。你明白了他快乐的理由,你明白了他的心地发心和起心动念的根本所在,这个就是他的一个血脉传承。所以以前儒家经常讲叫私淑弟子,所谓的私淑弟子,就是得到他的心地法门传承的弟子,甚至于根本就不认识,甚至于超越了时空。但是一旦得到了他的这个心地法门,他就是独一无二的...
心地法门一一一念直至如来地 对“心地法门”四字,我们往往只在表面上忽略看过,而不知道这四个的意义最为紧要广大。如能细心领会便可悟道,何必于去多求呢?这四个字分开来讲,心便是佛;地比喻心量,《楞严经》说众生都是“循业发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能生而为人,所见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这是...
说到心地法门,我想起黄龙与吕纯阳的公案来。吕纯阳是修道教的,道教讲究练精气神,采大药成大丹,即所谓金丹,化成婴儿,为金刚不坏的阳神。他参黄龙祖师时,已是炼丹成就阳神出窍了。在道教金丹炼成就后,即可以云游四方,参访各大名山的善知识。一天他经过黄龙山,见山上有紫云结盖,知有异人,便去拜访。恰好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