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生理效应是指微波对人体生理上的影响。波长为1毫米~1米的电磁波称为微波,可再细分为毫米波(波长为1毫米~1厘米)、厘米波(波长为1厘米~1分米)和分米波(波长为1分米~1米)。微波波长较短,接触微波者可能处在微波辐射场区。微波辐射到人体时可产生反射、折射、透射或被人体吸收。被吸收的微波辐射能可...
“弗雷效应”也就是脉冲调制微波的听觉效应,是由物理学家A.H.Frey 在 1961 年首先发现并报道的。此现象的原理是: 如果将声音進行脉冲调制并转换成微波, 对人或者动物的头部放射,当脉冲调制微波作用于人的头部皮肤并向内衰减传递至颅骨,大约 7%左右的微波会在颅骨处转换为可闻的声音信号并向内传递至耳蜗, 耳蜗...
微波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当人们对他人示以积极的期望或态度时,这种期望或态度会影响被观察者,使其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 微波效应最早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eonard Jacobson)在1968年提出。他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精心设计了一份关于教师对学生态度的调查问卷,并将这份问卷发放给学...
微波医学应用就是一种有益的微波生物效应,它包括微波诊断、微波治疗、微波解冻、微波解毒和微波杀菌等。有害的微波生物效应包括引起眼晶状体混浊的视觉效应;抑制精子产生的微波生殖腺效应;影响受精胚胎,使胎儿畸形和发育缓慢的微波染色体效应和可能的微波遗传效应;引起失眠或嗜睡、头痛、头晕、疲乏的中枢神经效应;引起血液...
它是指由微波引起的生物组织或系统受热而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影响。热效应主要是生物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体内离子在微波作用下振动也会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一般分子也会吸收微波能量后使热运动能量增加。 如果生物体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较少,它可借助自身的热调节系统通过...
微波生物效应是指生物体受到微波照射后,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组织形态、生理功能、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现象。微波生物效应可分为有益效应和有害效应两类。这两类效应都可以由微波热效应或微波的非热效应引起。前者是微波场使生物组织中的盐离子、极性蛋白质分子、极性水分子加速和振动而引起,使受照射生物组织把所...
他解释说,微波加热具有独特的动态温度分布,这是对流加热所无法比拟的。关于这种“神奇”微波效应的探索持续了数年,直到2012年达到了一个高潮。那时,Dudley等人观察到微波驱动的Friedel-Crafts苄基化反应中出现的微波效应,并发现这种影响并非完全由反应混合物的快速有效加热所解释。然而,Dudley的发现并未得到所有人的...
1、热效应 即化学反应速度的提升,需要依靠单纯的热/ 动力学,通过在微波场内进行极性物质的照射, 能够迅速地提升反应温度, 为各项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便利的条件, 缩短化学反应的时间。也就是阿仑尼乌斯公式中温度的变化! 例如: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这个在室温下需要近9周的反应,在270℃下仅需要1s即可完成反应。
-, 视频播放量 207、弹幕量 1、点赞数 1、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2、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上海图治医疗器械,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了解微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的组装操作使用,图治微波治疗仪实用操作细节,微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如何设置治疗时间详解智能提醒功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