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效应”也就是脉冲调制微波的听觉效应,是由物理学家A.H.Frey 在 1961 年首先发现并报道的。此现象的原理是: 如果将声音進行脉冲调制并转换成微波, 对人或者动物的头部放射,当脉冲调制微波作用于人的头部皮肤并向内衰减传递至颅骨,大约 7%左右的微波会在颅骨处转换为可闻的声音信号并向内传递至耳蜗, 耳蜗...
微波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当人们对他人示以积极的期望或态度时,这种期望或态度会影响被观察者,使其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 微波效应最早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eonard Jacobson)在1968年提出。他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精心设计了一份关于教师对学生态度的调查问卷,并将这份问卷发放给学...
微波生理效应是指微波对人体生理上的影响。波长为1毫米~1米的电磁波称为微波,可再细分为毫米波(波长为1毫米~1厘米)、厘米波(波长为1厘米~1分米)和分米波(波长为1分米~1米)。微波波长较短,接触微波者可能处在微波辐射场区。微波辐射到人体时可产生反射、折射、透射或被人体吸收。被吸收的微波辐射能可...
它是指由微波引起的生物组织或系统受热而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影响。热效应主要是生物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体内离子在微波作用下振动也会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一般分子也会吸收微波能量后使热运动能量增加。 如果生物体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较少,它可借助自身的热调节系统通过...
1、热效应 即化学反应速度的提升,需要依靠单纯的热/ 动力学,通过在微波场内进行极性物质的照射, 能够迅速地提升反应温度, 为各项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便利的条件, 缩短化学反应的时间。也就是阿仑尼乌斯公式中温度的变化! 例如: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这个在室温下需要近9周的反应,在270℃下仅需要1s即可完成反应。
1、微波炉效应是指:微波炉炉腔内电磁场变化速度高达每秒24.5亿次,作用于食物内的水分子等极性分子,使之来回摆动24.5亿次,因水分子之间高速的轮摆摩擦运动而产生高热,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2、微波炉效应的特性如下:反射性:微波碰到金属会被反射回来,故采用经特殊处理的钢板制成内壁,根据微波炉...
微波生物效应是指生物体受到微波照射后,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组织形态、生理功能、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现象。微波生物效应可分为有益效应和有害效应两类。这两类效应都可以由微波热效应或微波的非热效应引起。前者是微波场使生物组织中的盐离子、极性蛋白质分子、极性水分子加速和振动而引起,使受照射生物组织把所...
1.微波效应 库尼认为,微波效应指教师责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有的教师在责罚学生时,由于情绪比较激动,不能冷静对待,有时言辞过于偏激,甚至说出过头话,有损学生的人格,这样不但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反而会引起其他学生对这个学生的同情,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而如果被责罚的学生在班...
微波的趋肤效应 微波的趋肤效应是指高频能量在导体中传输时,能量主要集中在导体的外部表面,而不会穿透到导体内部的深处。这是因为当微波信号在导体内传输时,会产生涡流,使能量抵消,导致传输的能量大部分集中在导体的表面。趋肤深度和频率成正比,即频率越高,趋肤深度越浅。 为了降低趋肤深度产生的影响,可以在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