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邻应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留德时在柏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斯麦恩德(Rudolf Smend,1882—1975)著有《国家法论集和其他论文》等。徐道邻的博士论文题为《宪法的变迁》(Die Verfassungswandlung),答辩次年即由德国学界著名的德古意特出版社正式出版,可谓出手不凡。1930年代由中德学会组织翻译的《五十年来的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客座教授、台湾司法院大法官陈新民在《惊鸿一瞥的宪法学彗星——谈徐道邻的宪法学理论》一文中写道:“徐道邻先生早年在德国专攻宪法学,并且在人才辈出的德国法学界里,曾经博得盛大的声名……(他的)这两篇论文,不仅德文措辞精细...
徐树铮。 这个名字在民国军政界还是赫赫有名的。他是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的股肱,人称“小扇子军师”。 徐树铮案非常复杂离奇,因为它牵涉了两条人命,是一件案中案。 当徐道邻起诉时,甚至不惜辞掉了自己的官位,连蒋介石都感到困扰。 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案子又为何一直拖了20年呢? 徐树铮其人 这还要从徐树铮...
然而,有个叫徐道邻的人,他为父亲报仇的事业,就没那么顺利。 这个人名叫徐道邻。 许多朋友都还记得1934年那篇写给日本人的雄文《敌乎?友乎?》,这篇雄文,就是当时任职于国民政府的徐道邻所写,当时蒋介石非常喜欢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也在日本被广泛转载,并间接促进了1934-1936年间中日之间的多次政府和谈。 徐道邻,就...
徐道邻(1906~1973),民国著名法律人士,国民政府官员。安徽萧县人,徐树铮之子。生于日本东京。早年留学德国,于193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任职。
依徐道邻之见,这种寻回宪法的精神,并不是从事一个逻辑式的思考以发现一些隐藏的梦想,而应该是宪法为确定其理想,是一个全民族徘徊在“国家与人民之间”紧张关系与期待中所可获得的最高光辉。易言之,宪法是一个光辉的产物,其价值理念有崇高的地位。...
法学家徐道邻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法律,到了宋朝,才发展到最高峰”;“就制度来讲,这一段时期,确实是举世无双。”宋史学者王云海先生说,宋代司法制度“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顶峰”,其“周密的判决制度在中国古代实在是首屈一指的”。法律史学者张晋藩也说,“在中华法制文明史上,两宋是继唐之后成就最辉煌的时代...
和文章一起出名的,还有作者徐道邻。1935年2月9日,鲁迅在给萧军、萧红的信中写道:“你记得去年各报上登过一篇《敌乎?友乎?》的文章吗?做的是徐树铮的儿子,现代阔人的代言人,他竟连日本是友是敌都怀疑起来了,怀疑的结果,才决定是‘友’。将来恐怕还会有一篇‘友乎,主乎?’要登出来。今...
说起徐道邻,这可是个傻书生。继承了他老爹徐树铮的聪明才智,但是却要触龙鳞。 徐:委员长,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蒋:有事尽管说,我很喜欢和你聊天。 徐:委员长,现在是你的黄金时期,开罗会议召开不久,日本天皇也下诏投降,东北三省及台湾等都归还中国,你在国内外威望很高。我自进侍从室,你也看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