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邻应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留德时在柏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斯麦恩德(Rudolf Smend,1882—1975)著有《国家法论集和其他论文》等。徐道邻的博士论文题为《宪法的变迁》(Die Verfassungswandlung),答辩次年即由德国学界著名的德古意特出版社正式出版,可谓出手不凡。1930年代由中德学会组织翻译的《五十年来的德...
徐道邻,徐道邻(1906~1973),民国著名法律人士,国民政府官员。徐州萧县人,徐树铮之子,生于日本东京。早年留学德国,于193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任职,1973年12月24日在美国病逝。
徐树铮。 这个名字在民国军政界还是赫赫有名的。他是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的股肱,人称“小扇子军师”。 徐树铮案非常复杂离奇,因为它牵涉了两条人命,是一件案中案。 当徐道邻起诉时,甚至不惜辞掉了自己的官位,连蒋介石都感到困扰。 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案子又为何一直拖了20年呢? 徐树铮其人 这还要从徐树铮...
控告冯玉祥的风波过后,徐道邻于1946年春天受聘为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此后,虽亦曾应友人之邀,短暂地出任过台湾和江苏省政府秘书长,但其人生志趣,已经完全转向学术。 作为一位学者,徐道邻浸淫最久,成就最高的领域,是中国法制史的研究。 1943年7月,徐道...
然而,有个叫徐道邻的人,他为父亲报仇的事业,就没那么顺利。 这个人名叫徐道邻。 许多朋友都还记得1934年那篇写给日本人的雄文《敌乎?友乎?》,这篇雄文,就是当时任职于国民政府的徐道邻所写,当时蒋介石非常喜欢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也在日本被广泛转载,并间接促进了1934-1936年间中日之间的多次政府和谈。 徐道邻,就...
徐道邻(1906~1973),民国著名法律人士,国民政府官员。安徽萧县人,徐树铮之子。生于日本东京。早年留学德国,于193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任职。
依徐道邻之见,这种寻回宪法的精神,并不是从事一个逻辑式的思考以发现一些隐藏的梦想,而应该是宪法为确定其理想,是一个全民族徘徊在“国家与人民之间”紧张关系与期待中所可获得的最高光辉。易言之,宪法是一个光辉的产物,其价值理念有崇高的地位。...
法学家徐道邻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法律,到了宋朝,才发展到最高峰”;“就制度来讲,这一段时期,确实是举世无双。”宋史学者王云海先生说,宋代司法制度“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顶峰”,其“周密的判决制度在中国古代实在是首屈一指的”。法律史学者张晋藩也说,“在中华法制文明史上,两宋是继唐之后成就最辉煌的时代...
徐道邻为徐树铮之子,不大不小是民国政府一官员。蒋介石要对日作出基本战略判断,又不好以己名义撰文,遂以“身边人”之名义,刊登观点鲜明的文章,此常见事也,今所谓“文秘”工作而已。徐道邻也未必是亲笔写的文章,最终具名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