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律仪戒是指遵守佛教制定之各种戒律,出自《佛学大辞典》,《释门归敬仪·卷上》认为摄律仪戒能断舍诸恶,为法身之因。:“【摄律仪戒】……即遵守佛教制定之各种戒律,积善防恶;为七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受之戒,其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可见...
二解 无性释七卷十一页云:律仪戒者:谓于不善、能远离法,防护受持。由能防护诸恶不善身语等业,故名律仪。此卽是戒。此能建立后二尸罗。由自防护,能修供养佛等善根;及能饶益诸有情故。又云:律仪戒者:谓正受远离一切品类恶不善法。 接口调用|联系我们...
律仪戒,这个是波罗提木叉戒。善法戒就是六波罗蜜。饶益众生戒就是四摄法或者是慈悲喜舍是饶益众生,这是汉传佛教跟藏传佛教多出来的菩萨戒,如果是学密,更有密宗戒。藏传的菩萨戒跟汉传的菩萨戒还是稍有不同,但大体上是一样,强调四摄法,强调六波罗蜜,这个是有关于律。经,我们讲契经,就是《阿含经》...
律仪戒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三聚净戒之一,即规矩礼貌的戒律。更多:https://www.bmcx.com/
又作律仪戒、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摄,摄尽、总摄之意。即遵守佛教制定之各种戒律,积善防恶;为七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受之戒,其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释门归敬仪卷上谓摄律仪戒能断舍诸恶,为法身之因。〔菩萨地持经卷四、瑜伽师地...
“摄众生戒”新的翻译叫作:“饶益有情戒”。以上是将三类分开来讲,重戒属于“摄律仪戒”;轻戒一到三十属于“摄善法”;轻戒三十一到四十一属于“摄众生戒”。这是第一种的解释。第二种的解释:是菩萨戒里面每一条的戒,不论轻戒、重戒,每一条都包含三聚净戒。因为每一条都可以使我们断掉各种的恶,广修...
一、说一切有部依何仪轨受三律仪 说一切有部宗有两种得戒方式:(一)依古仪轨受戒、得戒的方式,(二)依今仪轨受戒、得戒的方式。 (一)依古仪轨受戒、得戒的方式 一、古仪轨是佛在世时仅为相续成熟者传授律仪的一种简易仪轨,近事戒、勤策戒、苾刍戒三种律仪同时得受。
律仪戒:佛陀所制定的各种戒律,称为律仪戒。这些戒律是要防止我们做各种坏事,既是防非止恶的戒法。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等,戒称为律仪戒。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律仪戒 所属宗教 佛教 受持360百科律仪戒的原因有三: ⒈为了防止坠落,确保我们在善道中受生。
律仪戒者:谓诸菩萨所受七众别解脱律仪。即是苾刍戒,苾刍尼戒,正学戒,勤策男戒,勤策女戒,近事男戒,近事女戒。如是七种,依止在家、出家二分,如应当知。是名菩萨律仪戒。 《瑜伽论记》卷第十(之上):「前中有二,初总牒开,二依章别释。 谓诸菩萨所受七众别解脱律仪即是苾刍戒等者:景云:菩萨律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