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云何菩萨一切戒?谓菩萨戒,略有二种。一、在家分戒,二、出家分戒,是名一切戒。又即依此在家、出家二分净戒,略说三种。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菩萨一切戒概略地分为两种,一是属于在家人的菩萨戒,二是属于出家人的菩萨戒,合起来就叫作一切戒。又依照属于在家和出家...
一、基本定义与重要性 律仪戒,又称“别解脱戒”,是佛教中针对出家弟子(比丘、比丘尼)及在家弟子(优婆塞、优婆夷)所制定的具体戒条。这些戒条旨在帮助修行者净化身心,断除烦恼,实现解脱和觉悟。通过持守律仪戒,修行者能够逐渐培养起正念、慈悲和智慧等品质,为最终的成佛之道奠定坚实基础。 二、出家弟子的律仪戒 ...
二解 无性释七卷十一页云:律仪戒者:谓于不善、能远离法,防护受持。由能防护诸恶不善身语等业,故名律仪。此卽是戒。此能建立后二尸罗。由自防护,能修供养佛等善根;及能饶益诸有情故。又云:律仪戒者:谓正受远离一切品类恶不善法。 接口调用|联系我们...
别解脱戒与律仪戒的区别 在佛教中,戒律是修行者必须遵循的重要规范。其中,别解脱戒和律仪戒是两种重要的戒律形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以下是对这两种戒律的详细比较和分析: 一、定义及来源 别解脱戒: 定义:别解脱戒是指通过受持特定的戒条来断除烦恼和业障,从而获得解脱的一种戒律。 来源:主要源于小...
律仪戒是佛教持戒体系的基础,它以明确的戒条形式规定了僧侣和信众的行为准则,包括释迦牟尼佛所传授的戒律和威仪。然而,仅遵守律仪戒并不足够,因为有些不善的行为它并未明确禁止,这些行为仍需佛教徒自觉摒弃。例如,尽管律仪戒中并未明确禁止吸烟,但吸烟显然不符合佛教的慈悲理念,也损害身体健康。❒ ...
律仪戒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三聚净戒之一,即规矩礼貌的戒律。更多:https://www.bmcx.com/
菩萨戒共有三部分;律仪戒、善法戒、饶益众生戒。律仪戒,这个是波罗提木叉戒。善法戒就是六波罗蜜。饶益众生戒就是四摄法或者是慈悲喜舍是饶益众生,这是汉传佛教跟藏传佛教多出来的菩萨戒,如果是学密,更有密宗戒。藏传的菩萨戒跟汉传的菩萨戒还是稍有不同,但大体上是一样,强调四摄法,强调六波罗蜜,...
又作律仪戒、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摄,摄尽、总摄之意。即遵守佛教制定之各种戒律,积善防恶;为七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受之戒,其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释门归敬仪卷上谓摄律仪戒能断舍诸恶,为法身之因。〔菩萨地持经卷四、瑜伽师地...
🌷🙏律仪戒可分为「共」与「不共」两部分。共的部分是七种别解脱戒,不共的部分是菩萨戒。密宗也有五种密戒。 🌹守持戒律的动机必须是清净的。受持戒律的动机,不能是为了获得人天果位,也就是说不该只为了得到增上...
洛桑陀美上师开示:【菩萨戒中的律仪戒就是七众别解脱戒】 七众别解脱戒包括比丘戒、比丘尼戒、式叉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和优婆夷戒。其中优婆塞戒和优婆夷戒是男女居士戒,都是五个戒条——...